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与姿态美
作者: 艾志华 刘竞进摘 要: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与姿态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受欢迎程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怎样注意自己语言与姿态美的展现,从举手投足中将英语之美传递给学生,在课堂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两方面对于课堂语言教学中的美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英语课堂; 语言美; 姿态美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48-001
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提起美育,我们所能想到的有关课程大约是小学和中学所开设的那些常常被各种文化课临时替代掉的美术,音乐等课程。且不说这样的艺术课程相对于铺天盖地的文化课而言少之又少,光从大学中书法,插花,视唱练耳等课程的供不应求程度,我们就能看出学生对于美以及艺术的缺乏以及渴望。
美学是人类社会实践、审美实践、创造美实践的产物,是对人类、个体的历时性、共时性审美、创造美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它对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对于文学艺术的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教育者自己就需要是有良好审美能力的人,才能把自己的课堂设计成一个“美”的课堂,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倘若英语老师能够从以下几点着手注意英语课堂的美学追求,将能使自己与学生都从课堂中受益匪浅。
一、追求语言之美
英语课堂是一个特殊的课堂,语言不仅仅是作为教学工具、教学手段出现,同时也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教师课堂话语手册》一书在前言部分提到:“别的科目不需要教学用语手册,而且就我们所知也没有;就算有的话,也用不上,因为英语课堂与其他科目的课堂组织很不一样,师生之间所使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与其他科目的教师相比,英语教师处在西方(尤其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碰撞的最前沿,在课堂组织和文化心理上受到更多的挑战。”
“比如英美文化强调个性、民主、自由发挥,英语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无拘无束地去发挥?他们必须按照教学进度和规定的教学步骤完成教学计划。他们受教学组长、教务部门、教研员的监督,实际上教学时的自由非常有限。”
“另外英语教师虽然不希望自己的越教水平越低,但是他们每天忙于很多事务性工作,批改作业,参加会议,找学生谈话等等,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浏览英文网站、阅读英文书刊、真实使用英语,结果自己的英语水平一降再降。”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之下,英语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自己课堂上语言使用之美。只有美好的语言,才能符合西方文化的教学理念,营造出师生之间民主、礼貌、关心个体需求的气氛;也只有美好的语言,才是遵从中国传统,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必要手段。
什么样的课堂英语就反映了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它涉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教师讲的英语可能是教学指令,课文讲解、聊天、新闻介绍和评述,也可能是即兴侃侃而谈或者是师生间的交流。但作为教师,既要教会学生语言项目,也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做人,所以课堂英语除了教学指令外,还要包括循循善诱、方法指导、心灵关爱,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之美反映了师德之美,教学艺术之美。
二、追求姿态之美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与学生的姿态相互影响着,每一个细小的姿态展示都有可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记,从而对于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无论是在讲台上还是在生活中,教师的姿态都应该是端庄大方得体,并且是与时俱进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一方面是传授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挺拔的站姿,亲切的笑容,得体的服饰,端庄的仪容,都会无形中感染学生,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身体动作而言,教师的姿态主要包括站立,行走,手势动作,面部表情和服饰打扮。站立时抬头挺胸既是淡定从容的象征,也是对于学生的一种尊重;行走时不疾不徐,不扭捏作态,而是要保持舒展的风度,穿行于课堂之间,能促进与学生更近距离的交流;教学时辅以得体而形象的手势动作,能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但也要注意避免某些有意或无意的不雅动作;授课时能保持亲切的微笑,不带入私人的情绪,始终用鼓励而期待的眼神回应学生,能让学生感到被重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端庄得体,时尚青春的服饰,也反映了教师的生活态度,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从角色功能来看,教师的姿态可以分为引导者,倾听者和交流者。在课上课下,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加以指导,对学生行为规范正确引导,这样的姿态是美的;在学生有问题或者有观点需要表达的时候,无论问题的难易,或者观点表达的是否正确,都认真的去倾听,这样的姿态也是美的;上课越久的老师越容易不知不觉中形成一言堂的局面,而在现在的课堂上,教师更多的应该做一个能和学生交流的媒介,促使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学生形成相互交流的模式,这样的姿态也是美的。
教师在课堂对于语言美与姿态美的追求反映了教师自身的素质,这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言行,更需要在课下提高自身修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有美学追求的教师一定是告别低级趣味,拥有高尚情操的人。
参考文献:
[1]徐立新.《教师课堂话语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
[2]蒋孔阳.《美在创造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997年版
[3]陈丽虹.课堂美学化初探,文教资料,2005
[4]陈建翔.学习审美论,教育研究,1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