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试卷评讲课的教学原则
作者: 章友良摘 要:试卷评讲课是复习阶段的重要课型,是复习课的继续和深化。本文着力讨论要提高评讲课的实效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数学复习; 评讲课; 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17-001
试卷测试后的评讲课是复习阶段的重要课型,是复习课的继续和深化,是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考试的延伸,是学生再次调整、强化认知结构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讲评课的效率呢?笔者认为,除了要掌握其内在规律外,还必须要掌握其操作规律,即评讲课的教学原则。为此,笔者对评讲课的特点和本质作一些初步的研究,认为评讲课一般应遵循如下教学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
当一张试卷检测后,学生在心理上都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对每道题的解法都记忆犹新,但又不能充分肯定自己的解法是否正确、合理和最优,于是都急于想知道自己的答卷情况和考试成绩。这种状态的最佳保持期为2~3天,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考试和一些试题的关心程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淡漠。因此,当一套试题测试结束后,应尽快批阅并及时地进行评讲,否则,评讲的效果将大大降低,达不到评讲的预期效果与目的。
二、重点性原则
评讲课切忌上成一节习题解答课、训斥课。也不要不分轻重,依次讲解,而要根据学生考试中出现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评析、讲解。评讲课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典型错误的剖析:评讲课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彻底纠正错误,查漏补缺。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要对一些典型错误进行认真的剖析,通过对典型错误的剖析,引发对学生头脑中的错误产生内在的“观念冲突”,进行“自我否定”,从而打破原有错误的“认知平衡”,建立新的、正确的“认知平衡”。
2.典型试题的开发:一张试卷中往往都有一些具有开发研究价值的典型试题。这些典型试题有些含有深厚的背景和一定的代表性,而且往往都隐藏着一般的规律和方法,开发得好,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3.完善解题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数学复习的重要目的,也是试卷评讲课的重要目的。而解题能力的提高,在于不断地完善解题认知结构。因此,在试卷评讲中,可把试题归类评讲;对典型试题进行深入地挖掘、研究、引申、推广;让学生参与评讲过程之中,亲自体验、感悟、总结、提炼与积累。
三、补救性原则
通过评讲,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进一步巩固熟练;对薄弱和缺陷部分进一步纠正错误,弥补缺漏,巩固强化;对解题学习进一步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对学生的典型错误和薄弱环节,在做了认真的剖析之后,教师还要再设计一组相应的课后变式练习予以巩固强化,才能彻底地纠正和消除学生的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和认识。
四、激励性原则
试卷评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使学生认识自我,总结经验,树立信心,促进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试卷评讲时,针对学生的进步多给激励性的评价。在运用这一原则时,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优秀解法;积极评价学生在课堂产生的“好念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成绩;要对学生考试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要与学生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根据分析的情况共同制定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五、主体性原则
对错误的认识和纠正,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而必须是学生经历一个内在的“自我否定”的过程。因此,在评讲课中,教师不能独霸课堂,一讲到底。要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试卷的评讲之中去。通过学生自己对错误的剖析、交流、讨论,引发内在的“观念冲突”,经历“自我否定”的过程,达到对错误的认识与纠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
评讲课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数学复习的教学原则,并结合评讲课自身的特点和本质提出的。它们相互协调,互相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结构。虽然它不是什么金科玉律,但可帮助教师在评讲课中,有章可循,少走弯路。教师在进行试卷评讲时要根据试卷反馈的信息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恰当实施,才能得到最佳的评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富英.一道最值习题的推广及应用,数学通讯,2001.15.
[2]《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