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

作者: 陈海燕

摘 要:当前,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学困生的存在严重阻碍着整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制约着整个学校教学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稳定和学生的长足发展。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探索转化策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之摘掉“学困生”的帽子,是我们全体英语教师决不能忽视的教学工作之一。

关键词:农村初中; 英语学困生; 形成;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34-001

在农村初中,学困生比比皆是,尤以数学和英语的学困生居多。以我曾任教过的初一某班为例,共60名学生,而每次英语考试成绩低于60分的就达12个左右(满分为150),数学分数低于60分的有时多达15个左右(满分为150),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很是普遍,试想一下,6000名学生中就有1500名学生成为学困生,足足达到了1/4,如果这样下去,那将是令人不敢直视的教育悲剧。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学工作者,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更多的英语老师重视英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用我们的真心、耐心和恒心,多给予他们关心和呵护,让他们感觉到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能少,带领他们一起去探索知识的海洋。

一、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学生方面

1.1农村初中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部分学生在村小没有认真学过英语,再加上小学毕业后不管成绩好坏全部升入初中,这些学生来到中学以后,缺乏学习动力,本来就没有厚实的英语底子,从一开始他们就沦为学困生。

1.2学生的学习意志不坚定。一遇到困难就举步不前,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在行动上采取消极态度,使英语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作业,课后不复习,自我管理能力与学习习惯较差。

1.3学生的家庭环境。多数家长意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很少配合教师监督其子女的学习,甚至认为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与父母无关,更有甚者干脆说学习英语没有用,从而使得这些学生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成为又一批英语学困生。有一些不和睦家庭,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缺少来自父母的督促和关爱,这又是形成学困生的一个原因。

2.教师方面

2.1班级大、学生人数多,每一个班都是60人左右,甚至更多,辅导难细化到位。

2.2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后进生面大,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2.3课后与学生沟通的时间少,情感联系脆弱,使少数学生的心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充满疑惑,他们甚至会感到被老师们冷落,时间一长,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消失了,因此影响课堂气氛,阻滞课堂教学进程,导致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受到限制,这就为产生新的学困生又提供了机会。

2.4教学方法不得当。有的教师还没有从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整个课堂仍然是自己在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地听、记。课堂过程沉闷、乏味,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

二、英语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措施

1.找准症结所在,因材施教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德国大诗人海涅在学校里是尽人皆知的学困生,老师常常骂他“一窍不通”;大诗人拜伦在小学读书时,成绩也是全班倒数第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小学时被老师认为是智障儿。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更是举不胜举。老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后进生的小小“闪光点”逐渐形成燎原之势,树立他们哪怕一点点的信心,达到促其转化的目的。

2.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方法指导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获得自己是学习主人的体验,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是指:预习,找疑难;听课,记笔记,积极操练所学内容;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及时纠错,巩固提高。老师应尽量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3.真诚关爱学生,呵护脆弱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学困生难免有自卑感,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少责备,多表扬,多鼓励,用爱去浇开迟放的花蕾,以真诚的爱心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用真诚的师爱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

4.评价体系合理,普洒肯定阳光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习惯于对所有学生按统一的尺度要求,得了高分就是优生,得了低分就是差生,这种评价方式挫伤了许多学困生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他们潜力的发挥。把学生按照综合素质的差异分为不同档次进行评价,让大致水平相当的学生在同一个评价尺度下竞争,而且每个档次之间是动态的,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适当的适时调整,这样学困生就很容易得到成就感。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塑造者。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老师特有的智慧和耐心,为他们的英语学习创造成功的环境,帮助他们从失望、自卑、孤独中走向自信和成功。告诉他们:在前行的路上,有我有你携手前行,咱们一个都不能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