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 詹影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关键词: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主动性;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42-001

常常翻阅小语教材,偶然间发现,尽管各册教材的封面图画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幅图画的背景都是广阔的天空。这不由地让我猜想,是不是编者在含蓄地表达这样的意思:语文教材是学生生活的一方天地。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点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飞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地教育是自我教育。”新课程也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即树立自我教育的思想。那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呢?

一、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意识,善于创设和谐情境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自在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基于这种理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一方面教师自己要教态亲切,教学情绪饱满,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另一方面要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积极鼓励质疑问难,循循善诱,使每个学生热爱老师,热爱学习。如上课伊始,我们用亲切的话语和学生交流:“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小小的礼物,想看吗?我们是朋友,老师希望你们能和老师好好合作,课堂上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好吗?”学生个个脸上显出愉快的神情,这样的导课艺术开始后,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了、和谐了,从而为师生心理相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教学始终都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再如《荷花》一课的教学时,我记得曾提问学生:“你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干些什么?”话音刚落,一个男同学的手举得高高的,叫他站起来又不敢说,叫他坐下,肯定有损自尊,这时我想到了要依靠他身上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于是我鼓励他说:“你刚才能高高的举起手,说明你很勇敢,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想象出荷花冒出来仿佛要干些什么?请同学们给他掌声鼓励。”过了一会,他说出了他的答案:“白荷花仿佛在找他的朋友,一起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多精彩的答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我给他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有一种被尊重,被理解的情感体验,不仅增强了自信心和进取性,而且使他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发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

新课改强调,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如在美读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被课文深深打动了心弦,随之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迫不及待地要把心里话说出来,这是朗读中感情的“沸点”。教师要加以运用,一位特级教师是这样引导的:在教《荷花》一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上,让学生边欣赏多姿多彩的荷花图片,边用学到的课文语言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心理状态进入亢奋,有的说:“我看到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有的说:“我看到有的荷花才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说:“我看到有的荷花全都展开了,露出肉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说:“我看到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涨的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说:“我看到雪白雪白的荷花争相低头欣赏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这时让学生敞开说,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使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三、交流——无须举手,自由发言

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情景是接受学习:如“这个问题谁能答?”然后教师指名,学生答。我在这节课中,尝试运用主动学习,乐于探究。首先制定了一个新的规矩,即“无须举手,自由发言。”由此,我在让学生观察荷花图的时候,问:“你都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不必等待教师的“钦点”,他们可以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而且,教师也无需为学生的回答做出评判,这样,即使是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会在这种气氛感染下,情不自禁地积极发表意见。

因此,还学生以“话语权”,是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还学生以自由的教学理念。

四、拓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又一增长点

作业是学生自己的作业,他们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可是,千篇一律的作业模式在我们的教学中已根深蒂固。特别是繁琐或单一的机械重复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既严重摧残身心,又极大地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扼杀他们的灵性和创造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有创新精神,让作业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的乐园。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所以在设计作业时,做到形式新颖,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我设计了这个“自由乐园”的作业。

场景1:

在学生朗朗的背诵比赛后,为了激励学生,我说:“我们班的男生、女生真不简单,都是我们校最棒的,我要奖励你们,带你们到‘自由乐园’里逛一逛。”

课件出示

1.喜欢表演的同学演一演《小马过河》。

2.喜欢绘画的同学画一画课文插图。

3.喜欢朗读的同学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喜欢讲故事的同学讲一讲《小马过河》。

同学们兴趣盎然的走进了“自由乐园”,并真正做到了自由,他们在自由乐园里“玩得”很开心,做着自己喜欢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又使他们在快乐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斗胆向教师进言:课堂应是学生主动说话的阵地,让学生说个够,让他们说出酸甜苦辣,说出一个灿烂的明天!教师要充分培养并发挥自己身上的积极情感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影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既做学生的师长,又做学生的朋友,还做学生的学生。实践表明,只有真正达到了“自由”,演绎出“自主性”,语文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的乐土。我们还是呼吁老师们大胆实践,放开手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