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炼教学语言 精彩小班课堂
作者: 孙明霞摘 要:小班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式。教师教学语言的精炼性与针对性,对学生的理解与接受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炼教学语言,突出语言特点,激活小班课堂,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精炼; 语言; 小班;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43-001
教学语言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既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功能,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为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精炼教学语言,通过增强语言的趣味性,突出情感性与鼓励性,发挥语言的启发性,活跃教学氛围,精彩小班课堂。
1.增强语言趣味,吸引学生注意
由于小学生年龄幼小,理解与接受水平较低,单纯的机械的语言教学往往使其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不知所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升教学语言的生动趣味性,让学生在活泼的语言中体会知识带来的快乐。小学生的思维呈现出直观性的特点,容易被兴趣点牵引,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塑造直观的形象,将道理与知识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向学生讲解“a、o、e、i、u”等字母的时候,既要让小学生亲自动脑思考,感受发音的奇妙,还应当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小朋友们,e怎么像鹅的脖子一样呢,所以我们要把它读‘鹅’。”如果想让小学生不再说悄悄话,而是认真听讲,教师就可以说:“把小嘴巴的拉链拉上好吗?”在亲切形象的话语中,孩子觉得趣味十足,因此也就愿意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魅力,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丰富的表情,有趣的语言,抓住幼儿的心。例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表演时,有一位学生突然对自己的头饰产生了兴趣,没有跟着其他小蝌蚪继续前进,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大声对其他学生说,“小蝌蚪们,你们的同伴掉队了,快等等他,带着他一起找妈妈。”于是,其他扮演小蝌蚪的都停下来等待掉队的小朋友,这位小朋友也迅速跟上了大家找“妈妈”的步伐。
2.突出情感鼓励,增强学生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赏。因此,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当突出情感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这个鼓励可以是教师一个肯定的微笑,也可以是鼓励的动作,告诉孩子,你真棒。当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以赞赏学生:“你说的真棒,你比老师说的还要好!”当学生积极表现自己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启发了其他小朋友,你真棒!”在教师的热情洋溢的鼓励中,孩子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语言的情感性还体现在其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中。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幼儿基本的生活经验与做事方法,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基本态度与认知能力。例如在学习《小松鼠与大松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动物,说:“请小朋友们把没有见过的动物的卡片放在老师身边。”小学生则会容易感到茫然无措,因此,教师可以反过来,将话语改成:“小朋友们,你们在自己或者别人的家里都见过哪些小动物呢?咱们邀请他们来老师家里做客吧!”于是,学生就可以将常见的猫、狗、鱼、兔子等动物找出并带到教室,到教师“家里做客”。
3.适当启发思考,促进思维发展
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鼓励性的语言有利于学生全神贯注投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启发教育性功能,鼓励小学生积极思考,促进思维发展。例如在讲到《乌鸦喝水》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让乌鸦喝到水呢?”学生可以发散思维,有的学生说“用吸管呀!”“打碎瓶子!”虽然答案不是特别贴切,但是教师不要立刻打断学生的思路,应该让学生完整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教师又说:“可是乌鸦没有地方找到吸管呀!这可怎么办呢?”层层指导让小学生能够合理化自己的想象。在讲到《狐假虎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问狐狸这么狡猾,如果它不这样做,是不是就被老虎吃掉呢?在危险的时候,救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安全问题,拓展在碰到坏人的时候如何逃脱。
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还应当具有充分的逻辑性,即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符合客观规律,逻辑严密,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由于小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发展的初始阶段,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的掌握信息。例如在讲授《春天来了》这个练习的时候,可以教学生四季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这样开头:“小朋友们,谁能告诉我一年有几个季节?”当学生回答出“四个”时,教师可以进一步问道:“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有的小朋友答道最喜欢冬天,当谈及喜欢冬天的原因时,学生说喜欢冬天的雪花,此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讲解:“雪花是不是在冬天才可以看到呢?这是为什么呢?在冬天小朋友们都穿的厚厚的,因为冬天很冷,有时候还会结冰,天空上的小水滴因为觉得太冷了,所以也冻住了,变成了小雪花。”虽然这个描述过程科学性欠缺,但是其对于雪花的描述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精炼教学语言,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助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纯.流入小学生心灵的知识溪流--浅谈教学活动中教学语言的有效组织与运用[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2):35-36.
[2]刘银玲.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探究——丰富语言教学,开启学生语言天赋[J]新课程·下旬,2014,(6):51-52
[3]周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策略[DB] http://www.zytxs.com/paper/pp18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