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跟“打架”一样

作者: 张敏

摘 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应该生活化一点,我们应该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对学生进行教育,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

关键词:生活教育; 欲擒故纵;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65-001

做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只有做班主任才能更多的体会为人师的乐趣,其中的酸甜苦辣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一笔财富。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总喜欢和我的学生们“掐掐架”,其乐也融融。

小力是三(4)班最有特点的小男生,聪明、好动、自制力差、性格偏固执。其实他老早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因为违纪的名单上他是“常客”,而且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向我反映他连上班主任的课都会找同学讲话,但对于这一切我选择了“漠视”,这让他以为这个美术老师也拿他没办法,一定是没辙了,眼神里充满了“漠视”,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是开学两周了,他很享受这样熟悉的气氛,依然我行我素。

直到有一天,被他骚扰的实在忍无可忍的同座当堂大声呵斥了他,我心想:时候已经到了。第二天,我就着评讲作业的机会宣布了一项决定:我们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画画时讲话影响别人的,作品会降低一个档次评分,这个评判员就是同座(看到他的眼睛瞄了我一下又看了一下同座)。“这几张作业是优秀作业(第一个就是小力的)……小阳同学的作品被评判员降成了‘良’,啧啧,这么好的作品可惜咯!(小力不安的看了我一下) ……恩?等等,还有一张我最喜欢的作品哦!”这时所有的目光都射向了小力,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复杂,“小冉!”我清楚的记得当我叫他同座名字时他的身体本能的抽动了一下,随后在我的要求下,他艰难的站了起来,似乎在等待着法官的宣判,结果可想而知。下课时我在操场的一个角落对他说:“老师都为你感到可惜,我想问题出在你平时的行为习惯,你那样做对吗?你说该怎么办?……我的决定是对你说一句话(他不解的抬起了头):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这很正常,有了缺点要不要给他改正的机会呢?这次就当给你一次机会吧,我会把你的作业当作范画给其他班级的同学学习。”他的眼神里流露出“劫后余生”似的窃喜,还有一份自豪,我们之间的首回合就这样和平结束了——平局。

如果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就体现不出小力的性格了,果然在三周以后依然发现了跟以往差不多的情况,看来情况有了反复,我们的德育就要“反复抓,抓反复”,这件事上我本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过有一点我发现了,小力在说话时眼神总会时不时的看看我和他的同座,他的思想已经“松动”,这就是突破点,我故意表现的毫不客气:“我最不喜欢知错不改的人,更反感言而无信的人,很不幸,我们班就有这样的人,小力!(从他看我的眼神里我读出了不安)我已经给过了你机会,而你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尊重自己和老师,你说这次认不认错?……”我们的第二回合以我的雷霆手段结束了,罚他抄写挂在墙上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且是两次叠加式,要他认真学习好好反省,然后写篇深刻的检查。

没过几天,他的检查写好了,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肯定了他这次的良好态度,“相信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做了吧?这样,我把你交给同座,我们以一个星期为限,到时候我再了解你是不是个言而有信的好孩子。”……一周后,我问了他的同座,得到的答案是:小力有了改变,比以前好多了,接着问了他周围的同学得到了证实。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进行了毫无保留的褒奖,弄得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接着我拿出了手机,大家都不解的看着我,“老师新买了部手机,漂亮吧?当然一张漂亮的画才佩做它的屏保,网上下载要钱,现在有一个现成的可以用,我要拍下来。”看着漂亮的屏保大家都向小力投去了羡慕的目光,他的眼神充满了得意。就这样,我和小力同学的第三回合以我们共同胜利的形式结束了。他的班主任应我的请求对他进行了“高规格”的表扬和奖励,现在的小力真的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还被同学推选做了美术课代表,我感到很欣慰。

在这个教育案例中,我运用了“欲擒故纵”的策略,先放,放到几乎无法收拾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在小力心里积累了更多的不安。然后针对他的性格特点采取“落差教育”,让他体会到什么叫难受,事后班主任对我说了小力当时的想法:上课讲话的后果真难受,打小喜欢绘画,从来都是美术特长生,结果这么好看的作品得不到优,早知道就不讲话了。紧接着用了“夸张”的策略,其实第一次时他的进步并没有现在大,但是我依然不余遗力的夸张的表扬了他,班主任也很配合,让他体会到了些许进步带来的喜悦是如此巨大,更重要的是让他知道自己的闪光点在哪里,以前的自己是不真实的,现在的小力才是受欢迎的好孩子。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应该生活化一点,不要提到教育就是政治化的东西——刻板、严肃、压抑,我们应该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孩子的错误渗透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我们要学会利用它。

没事多和孩子“掐掐架”,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企图一劳永逸,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德育具有反复的特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只在学校这单一的环境里进行是远远不够的,而家庭教育是无处不在的,沙发上、床上、谈话时、游玩时……这时担负教育重任的就是我们的家长们,所以,家长的言传特别是身教才是对孩子影响极其重要的方面。

为了找到适合我校学生德育的有效方法,我一直在孜孜以求,努力探求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然而教育对象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这就决定了“学无定法,教无定术”,从这个角度来说,“备学生”优于“备教材”,不能受到教育定势的桎梏,也不能有一招打遍天下的想法。只有充分掌握教育对象的特质,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从而真正将教育落到实处,这个实还包含了一层意思就是对学生的教育手段要实,不要有过多的花招,要抓住学生的敏感区进行突破,一招见效,反复抓抓反复,使教师的教育策略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德育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