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需要安静还是热闹

作者: 熊志洪

摘 要:教师要成为课堂的设计者、实施者、改革者,热闹与安静交替兼备,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小手如林、小脸常乐、小口爱开、小脑喜动,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这是每一个教师祈望追求的课堂理想愿景。

关键词:课堂教学; 安静; 热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82-001

在对平时的课堂观察中不难发现,有的教师课堂气氛安静,主要表现:只有翻书写字的声音,或一人讲话众人听,或师生静默思索面面相对,或只听教师问,不闻学生答,僵硬死气、昏昏欲睡,或正襟危坐、小心翼翼、紧张异常。有的课堂气氛热闹,主要表现:整个校园都能听到声响,或小组讨论、师生争议,或师一发问众生应答、欢呼雀跃大声喧哗,也有的课堂教师配备使用上了最新高科技武器——随身讲话扩音器应付几近失控的局面。不少一线教师对课堂陷入“一静就死,一闹就乱”的怪圈而苦恼。

传统的课堂是安静有余而热闹不足。新课程实施后,有的课堂则是热闹有余而安静不足。有的教师反映:现今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人讲话,他人只有配合倾听,于是乎,学生举手,教师就得让他们发言,且言无不尽,言无不欢,课堂犹如旧式茶馆热腾腾、闹哄哄。

从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来看,自主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努力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合作首先要有自己的东西(或以思想经验、或书面材料、或作品物件等的形式)与他人协商共做分享,可以几个人小组合作,可以多人团队合作。探究式则是要经历探索研究发现的过程,期间有波折、争议、矛盾、喜怒哀乐变化等发生。由此可见:自主式大多需要提供安静的环境,合作式大多伴随伙伴交流对话,或轻声细语或高声讲述;探究式则是两者兼而有之。

课堂的安静,更多的体现在师生个体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期间需要安心、安稳、安定、安全;静心、静气、静止、平静等。

课堂需要安静。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需要思考,深层的思考往往是默默的、静静的、一个人的、发自内心的。

课堂的热闹则更多的体现在师生的参与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期间需要热情、热度、热爱、热烈;闹猛、闹腾、嬉闹、欢闹等。

课堂需要热闹。学习需要交流,深入的交流往往会引发思想碰撞,甚或吵吵嚷嚷、各不相让。

安静与热闹是动与静的关系,两者既矛盾又统一。课堂的热闹不是排斥安静,不是表面的声音响亮,杂乱浮躁,是沉默后的激情宣泄,更是思考后的智慧闪耀。犹如火山表面寂静而内部炽热汹涌,蓄“思”待发,一旦喷发则是巨大能量由内而外的释放——此时师生间思维火花点燃,情感勃发,琴瑟和鸣,共享课堂收获成功的乐趣,使人格塑造渐趋完美,校园生活洋溢精彩。

需要怎样的安静?能够围绕课堂主旨(课堂学习目标性问题)冥思苦想而非胡思乱想,专心听讲而非窃窃私语。譬如做书面作业,完成习题,看书默读,写作文,抄写词语,回答老师或者同学的问题前的思考,倾听同学回答问题或表述展示,倾听老师讲授演绎时,观看欣赏影像视频播放……

需要怎样的热闹?不单纯是形式上的取闹,不是游离教学目标外的吵闹。譬如自由朗读背诵,小组讨论,异见争论等,这不是乱而无序,而是闹中有序,形散而神不散。宁可要课堂常规纪律约束下的安静,也不需要失范散漫、任意妄为、我行我素下的无理喧闹、大吵大闹。

无论安静还是热闹,都要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一节课40分钟,动静搭配才能学习不累。怎样搭配呢?低年级的课堂要热闹些;后半节课要热闹些。通过组织教学,形式变换尽量要轻松愉悦点,生动形象点,幽默欢快点。教师可以用夸张的语调、动作、声音、表情进行营造、烘托、渲染,努力创设情趣化学习环境、游戏性训练环节。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表现、教师个性风格、课堂即时状况等进行合理配置,有效调度。

学科特点:音乐课是唱念做打,说拉弹唱都得上,课堂应该是热闹轻松的;体育课要运动起来,跑跳走比赛游戏大家全身参与,课堂也是热闹快乐的;美术课、综合实践课则是以动手作画、操作为主,热闹占比多一些;写字、作文、阅读、作业自习等则是以安静为主;语文、数学、英语知识性传授目标达成意识强,往往安静有余而热闹不足。

教学内容:语文课堂中的课文朗读训练,变换读的样式可以使课堂尽快热闹起来;数学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需要思考解决之时,提供安静的一段时间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英语教学中字词句篇同语法有机融合贯通,通过会话训练达成内化,创设宽松热闹的学习氛围非常关键。

学生特点:有的沉稳娴淑,喜欢安静;有的活泼好动,喜欢热闹。

教师个性风格:有的外向,个性张扬,手舞足蹈,嬉笑怒骂,唾沫横飞,激情四射,犹如一杯香浓咖啡,味道独特;有的低调,严肃,内敛,举止文雅,按部就班,不苟言笑,犹如一杯鲜叶清茶,耐久回味。

课堂即时状况:有时学生会兴奋过度,激动加冲动难以控制;有时学生昏昏欲睡,无动于衷,索然无味。有的小班化课堂人数少,再闹也闹不到哪里去;有的教室里五六十人,真要闹腾起来,教师连起码的课堂组织纪律也很难维护。一些平时训练有素的班级,教师提醒说“一二三”,学生就会立马“静下来”,反之教师大呼小叫声嘶力竭、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敲棒子,花了很多时间都无法奏效。特级教师、名家大师可以把课堂搬上舞台,40分钟演化成一台精美的艺术盛宴,热闹而不失华丽,安静而不失经典。而普通教师则更多的是家常课、实惠课,朴实而显得安静,热闹而显得直白。

课堂究竟需要热闹还是安静,犹如一年四季对待春夏秋冬一样,都需要。自然万物需要春夏秋冬的四季自然交替,才能生长,同样,学生需要热闹的、安静的课堂变换,才有利身心发展、健康成长。只是前者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后者是老师人为营造的,因此,追求和谐已经成为教师的专业性自觉,崇尚完美已经成为教师的魅力度自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