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语段设计

作者: 陈志英

摘 要:这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画家乡》一文的第3自然段。本语段主要描写的是山山的家乡山村的特点,那里群山环绕,碧水长流,绿树郁郁葱葱,是多么清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87-001

语段内容:一年级下册第24课第3自然段。

山山的家乡在山里。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画上的山山,提着小竹篮,正要到树林里去挖采蘑菇呢。

语段细读

这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画家乡》一文的第3自然段。本语段主要描写的是山山家乡山村的特点,那里群山环绕,碧水长流,绿树郁郁葱葱,是多么清秀。这个语段和第2自然段的结构一样,细细琢磨这个语段,有这样两个特点:

一、写作结构相似,利于举一反三地学习

学完涛涛的家乡在海边这段,再学本语段时,孩子们自己说这段和上段都是这样写的:谁的家乡在什么地方;他画的家乡怎么样;画中的他在干什么。孩子们注意到了语段的结构相同,可以让孩子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用“那么……那么……”句式,表达家乡的美丽

本语段中的“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与第2自然段“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的句式既相似又有不同。通过句子的学习,感受到山区秀美的风光。

教学设计

一、依托相似的结构,自主学习语段

1.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第2自然段的。

2.学生交流:看图说话——读文感受——感情朗读。

3.仔细读读这一段,你发现这段和第2自然段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一:这两段结构是相同的,都是先写图上画的是谁的家乡?在哪里?再写他的家乡有什么景物?最后写他喜欢做什么?

4.同学们就按照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试着自己学习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插图二,学生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

二、学习“那么……那么……”句式,感受家乡的美丽

过渡:大家自己学习了第3自然段,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1.指名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2.你觉得山山的家乡怎么样?

预设二:山山的家乡在山里,这里有大树、有小草、有小河,小河里有鸭子、鹅,房前屋后都是高大的树,空气很新鲜,景色很美……山里的小朋友喜欢提着篮子去采蘑菇……

3.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山山的家乡美在哪里?画上的山山要去干什么?

学生交流,出示:

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

画上的山山,提着小竹篮,正要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呢。

4.指导朗读:“那么……那么……”、“又……又……”要重读。

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读,评价——齐读。

5.你会用“那么……那么……”、“又……又……”赞一赞学校吗?(任选一个)

6.再次读本语段,体会用“那么……那么……”、“又……又……”等词语,表达家乡的美丽。

三、习得方法,改写句子

1.经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感受到山山家乡的美,但有时“那么……那么……”和“又……又……”可以互相交换着使用。

2.迁移练笔

⑴改写句子:

把“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改成“房前屋后的树那么_____,那么_____。”

⑵想象说话:山山提着小竹篮,到树林里去采蘑菇。他采的蘑菇那么_____,那么_____。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