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策略

作者: 高文华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当运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有效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读写结合就是夯实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好途径。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86-001

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阅读和作文能力的高低。读写结合更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宝贵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我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熟读精思的基础上,以读促写,实施有效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法指导

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何?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学生是否有广泛的阅读,是否有深厚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厚积薄发”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者注意创设读写结合点,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习作的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在阅读中学习拟定文题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题目很有特点。在教学中,教者如果能够巧妙依据各篇课文题目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题目的拟定方法与习作中确定文题相结合,学生就能深入的掌握文题的拟定方法。同时,学生的审题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如《落花生》这篇课文是以事物名称为题的:《詹天佑》一课是以人名为题;《放弃射门》一文是以事件为题目的;《在炮兵阵地上》这篇以特定地点为题的;而《枫桥夜泊》这一课的题目,既有地点·时间的体现,还有事件的交代。像这些文体各有特色,在阅读教学中有机的与习作的拟题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2.在阅读中学习确定中心的方法

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每篇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文本所体现的价值观相碰撞,乃至产生共鸣。其实,这也是领悟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生动具体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从习作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立意,懂得围绕中心写具体的方法,如《詹天佑》整篇课文都围绕詹天佑“杰出及爱国”来写的,表现了詹天佑是个杰出爱国工程师的中心思想。教学中教者可以从习作的角度引导学生如何确定中心思想的方法

3.在阅读中学习选材的方法

在阅读中学习选材的方法。“立言之要在于物”,而“物”就是作文的材料。选材要回答的问题是“写什么”,而在作文中,经常出现学生无材料可写,便进行胡编乱造,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在教学课文时,注意读写结合,教给选材方法,例如教学《凡卡》一文,课文介绍了凡卡写信给爷爷描述自己在鞋店里的悲惨遭遇,渴望回到爷爷的身边。文中的内容催人泪下,充满真情实感。我们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可以从“写“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习选材方法,如凡卡生活的悲惨可以写成文章,而我们的幸福生活更能写进作文中,让学生以《我与凡卡比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从而使学生形成“生活处处有作文”的正确选材观。

4.在阅读中学习布局谋篇的方法

小语教材入选的课文都是经典之作,具有一定的典范性,在体现过渡和照应,顺叙与倒叙,详写与略写等布局谋篇的方法均是值得学生借鉴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文所体现的布局谋篇特点,随机渗透相关习作方法的指导,达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叙述,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构段方式来描述自己熟悉的景物

二、在文本拓展中进行随机练笔

语文教材里蕴藏不少有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习作素材,教者如果善于挖掘文本教材中的习作点,并以此设计相关习作题目,切实进行习作训练,这也是提高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扎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1.以课文为范文进行仿写

教材里的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通过学习课文,可以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学习语言是从模仿开始的,像小孩的咿呀学语,同理,写作文,特别对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讲,仿写不失为一种好的作文教学策略,如《可爱的草塘》一文通过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景物,在教学中,我先充分感悟这篇写景文章的写法特点,然后设计如下一个题目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请你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模仿《可爱的草塘》的写法写一篇作文。

2.利用课文句子进行扩写

在《落花生》一文中有这样的一个句子:“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我利用这个句子,让学生以这个句子为习作内容,进行扩写练习,结果不少学生以此为内容写出了不少富有情趣的作文。这种读写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又富有实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3.依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课文内容有不少地方言尽意犹未尽,有的课文故事情节完了,但令读者还有不少想象的空间。这些内容都可以设计相关的续写习作题目,提供给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如《穷人》一文的结尾,就让不少学生学习课文后产生想象;桑娜一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生活怎样呢?因此,可以在学生有如此感受的时刻,相机出示习作练习题:请你根据《穷人》一文的结尾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续写《穷人》一文。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运用读写有机结合为教学策略,可以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习作能力,从而有效地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