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一种美丽的姿态

作者: 董照辉

摘 要:学会倾听,是对别人最好的尊敬。学会倾听,就获得了一种与人交往的能力。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黄金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技巧、有方法、有理有据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第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第二,运用丰富的活动形式;第三,及时有效地进行鼓励。

关键词:幼儿; 交流; 倾听;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93-001

有人善于交流,那是因为他懂得倾听。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耳朵是用来倾听的,只有用心倾听,才能与别人进行心灵上的交流,才能成为善于交流的人。因此,从社会性角度出发,倾听是良好的沟通交流的必备技巧。然而良好的倾听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通过一些方法和手段进行培养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有技巧、有方法、有理有据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基础

良好的语言环境,它应该是平等的、宽松的、愉悦的。包括成人的言传身教、与幼儿的相互交流两个方面。

1.注重成人的言传身教

孩子有惊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教师首先要专注倾听每个幼儿的发言,不论是对错,流畅或吞吞吐吐,也不管是来诉说或是“打小报告”的,教师不论有多忙也要停下手中的活儿,耐心的倾听,并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安抚他们的情绪。同时我们教师不防每天问问自己:“今天,我耐心、专注地倾听孩子了吗?”真正为孩子起到表率的作用。

2.注重与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在与幼儿相互交流时,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注意眼神的交流,多运用点头的方式表示自己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教师要用形象化的、幼儿能够接受的语言来给予积极的回应,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平等、相互尊重的语言氛围。

3.注重引导幼儿间的相互倾听

在进行很多活动的时候发现,有的小朋友只愿意自己说,在同伴发言的时候,他会出现注意力分散、东张西望、甚至打断别人的情况,有的幼儿在别人回答的时候一直举手,教师请他回答的时候,他的答案别的幼儿已经说过了,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内容,想想与自己的想法是否一样,有不一样的想法时再举手,促进幼儿倾听别人的发言。

二、运用丰富的活动形式,是培养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关键

1.趣味游戏,以“玩”促“听”

幼儿的学习就是在玩中进行的,教学中我们采用形式活泼、喜闻乐见的游戏,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如为幼儿设计游戏《传声筒》,游戏玩法是:把幼儿分成几组,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让幼儿比赛传话,传的既对又快的一组为胜。孩子们为了争第一,一次比一次听得认真,还让胜利组向全班小朋友传授经验,让失败组讲出失败的原因。游戏《词语接龙》,玩法: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进行词组对接,以对方所说的词组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自己所说词语的第一个字,有时我会故意说错一句,幼儿就会兴奋地指出并纠正我的错误。这一类的听说游戏,让幼儿进行专注倾听的练习。结合动作及玩具,幼儿不亦乐乎,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倾听水平。

2.经典童话,以“说”促“听”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选择富有童趣的故事、童话,引导幼儿倾听,并加入直观的形象或情景,把作品内容和情景结合起来,教师不断地设置悬念,启发幼儿思考,提高幼儿倾听的愿望。在倾听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讲一讲,把听到的讲给老师听,讲给同伴听,大家一起争当“故事大王”。这样,幼儿为了讲得好,必须认真地有意识地去倾听。

3.动画故事,以“演”促“听”

收集幼儿喜爱看的动画故事,让幼儿学习分辨不同角色的语言、语调的变化。倾听活动后,组织幼儿开展故事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要求幼儿运用作品中的对话、语言、动作及表情,这样幼儿就更加认真地去倾听。

三、及时有效的鼓励,是培养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保证

教师的称赞和表扬对幼儿来说,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是促使幼儿对自己才智产生自信心的动力,故而幼儿对鼓励很敏感。由于幼儿的行为有易反复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多运用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手段,用经常的、积极的评价方式来肯定、鼓励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从而逐渐使这一习惯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时会出现几个表现欲较强的幼儿,而有的幼儿又过于安静。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教师可以既表扬前者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又适当地控制他们的过分表现,使其明白不仅要自己讲,也要让同伴讲;而对那些较安静的幼儿,则要鼓励他们认真倾听活动要求、规则,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表现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学会积极地表现自己。

听是学和说的“奠基石”。实践证明,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后,说的能力也舍随之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及时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当集体活动开始时,教师可用自己的眼神去捕捉幼儿的眼神,从而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在故事讲到关键的时候,可以停顿一下,并向幼儿提出疑问,让幼儿带着思考继续倾听、积极倾听。而当个别幼儿出现不认真倾听的现象时,教师则可轻轻地走过去抚摸他一下,示意他认真倾听等。长期这样持之以恒,幼儿便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在一个活动或一朝一夕中养成的,它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乃至整个学习生活中,只有让幼儿主动地听、积极地说,其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提高;而教师也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个性,灵活地采用艺术的教育方法。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化为孩子们自身的素质,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胸怀。但孩子们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所以倾听,是我们永远追求的一种最美丽的姿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