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操作材料的实用性
作者: 潘菊红摘 要:幼儿的兴趣必须注重操作材料的实用性,让每个幼儿都高高兴兴动起手来,才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幼儿的兴趣; 注重操作材料; 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115-001
我园的科艺活动内容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的各种现象中,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动手动脑的机会,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工具、用品、材料,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手来。在操作中,幼儿感知了事物的特征,积累了经验,发展了兴趣,也培养了求知欲和动手探索的良好习惯。因此,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动手机会时必须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操作材料。
一、幼儿的兴趣是操作材料实用性发挥的前提
在操作活动中要重视幼儿的积极参与。操作活动要重视实效性,只有当幼儿有了操作的兴趣,才会产生动手的欲望,他们才能够在观看、倾听、触摸、感知、操作、尝试中了解世界,开阔眼界,发展观察、思维、操作和创造等能力,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在我们小班的科艺操作室中设置了很多区域,每个区域中都投放了相关的操作材料及制作流程图,孩子们可以根据流程图,运用材料制作中的某个小玩具。
在众多的区域中,只有制作纸飞镖的区域是孩子们很不愿意操作的。与孩子们交流之后才发现,他们都说不好玩的主要原因是材料不够鲜艳和美观。我们为他们提供的制作纸飞镖的纸是衬衫里面的衬板,烟灰色的表面在众多色彩艳丽的材料中顿时黯然失色,所以以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幼儿根本没有兴趣操作。
于是我们重新调整材料,把屋顶状的牛奶盒洗净后拆开,作为纸飞镖的制作材料。这样一面是鲜艳的彩色图案,另外一面是纯白色的,同时还投放了很多彩色蜡笔,孩子们可以用蜡笔在白色的一面设计属于自己的纸飞镖,这样他们的操作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
孩子们运用这些材料操作一段时间后,兴趣渐渐减淡了。于是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调整。这次的调整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漂亮的丝带。在操作中引导幼儿把各种丝带穿进纸飞镖底部的回形针中,然后观察纸飞镖飞起来后丝带的变化。看到这么多漂亮的丝带,孩子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
二、注重材料的通用性是实用性发挥的基础
在操作活动中要允许幼儿的创造发挥。虽然有些材料有特定的玩法,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只能机械的按照某一形式进行操作。其实在操作中幼儿会创造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玩法。
我们的“小问号”中有好多好玩的材料,通过这些材料可以做有趣的实验和好玩的小制作。每个小实验或者小制作所需要的材料都会放在一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的材料也都是不一样的。
小班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还是比较强烈,不管是什么游戏,大家都会“抢”“属于”自己的材料。
XXX选的是吹泡泡的材料盒,用彩色的皮线做成吹泡泡的环,一次又一次的在吹,有时候看到大大的泡泡吹出来,他会兴奋的邀请别人来欣赏。在一旁的AAA选择的是做魔盒,埋头做着弹簧,完成后她试验了几次就毫无兴趣的看XXX吹泡泡。好几次她都试图拿过他手里的线环,自己也来吹一吹。可是每次的结果都是强势的XXX占了上风。再也按捺不住的AAA一下子把自己辛辛苦苦做的弹簧拆了,用做弹簧的铁丝绕了一个环,和XXX一起吹起了泡泡。
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通用操作材料,教师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便于一物多用的材料,不需要去干涉他们关于材料的归属,相信孩子的创造会让你惊奇感叹的。
三、适宜幼儿操作的材料是实用性发挥的根本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是操作的主体,材料是操作的客体,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才能构成“探究”。只有适宜幼儿自己操作的材料,才能让他们有充分探索的机会,并且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
在小班科艺活动《魔盒》中,通过对材料的多次调整及不断的尝试,我们才确定了对孩子来说比较适宜的材料。
第一次我们使用的是孩子们收集的电线来制作弹簧。ZZZ费了好大的劲才在记号笔上绕了半圈电线,然后就是眼泪汪汪的来找我帮忙:“老师,绕不起来。”力气比较大的SSS也只是绕了几圈就放弃了:“老师,很难绕,我不会。”由于孩子们带来的电线很多都比较粗,比较硬,他们的力气又不够,所以这次选用的材料不适宜幼儿的操作。
第二次我们使用的材料是比较细软的皮线。CCC很快就按我的要求把皮线绕在记号笔上了,而且绕的很均匀。从记号笔上取下的时候发现,这个弹簧很矮。在我的指导下,她让弹簧直直的站在桌子上,然后用手指按一按,发现她制作的弹簧不会弹起来。这次孩子们在绕弹簧的时候比上次轻松了,可是由于皮线太细太软,它的支撑力和硬度不够,所以最后完成的弹簧弹性不够。
第三次我们使用直径大约为0.8毫米,长度为60厘米的细铁丝来做弹簧。GGG绕了几圈就去做别的事情了;JJJ绕了一半就拿过来给我说不想绕了;KKK把整个记号笔都绕满了,然后指着多下了的三分之二铁丝对我说:“老师,绕不下了。”这次准备的材料在硬度上正好,比较适合孩子的操作。只是在铁丝的长度上偏长了。很多人都没有耐心绕完,最重要的是记号笔的长度不够绕完整的一根铁丝。
第四次我们使用的仍然是上次的铁丝,只是在长度上变成40厘米了。而且为了减少大家绕的圈与圈之间空隙的大小差异,要求他们把记号笔绕满之后就要把已经绕好的部分往里面推一推,然后再接着绕,这次能够成功的很多。
虽然这次在操作的过程中提供的材料明显比前几次都适合操作。但是还是有孩子来说自己的手被铁丝尖尖的头刺到了,很疼。为了避免在操作中出现安全事故,还应该在铁丝的两头贴上具有保护性的胶布,这样的铁丝才应该是最适合孩子们操作的材料。
幼儿是特殊的个体,他们的经验有限、认知有限,教师应该在不断地尝试与调整中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只有提供适合幼儿自己操作的材料,才能确保实用性的发挥。
科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师要充分挖掘科艺的魅力,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操作材料之我见》,http://club.jledu.gov.cn/?24120/viewspace-9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