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沟通心灵 文明促使进步

作者: 俞莉萍

摘 要:在全社会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文明礼貌教育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文明礼貌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感到任重而道远。如何培养孩子文明礼貌行为呢?现将我的一些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教育; 文明礼貌;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117-001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明礼貌的风尚源远流长。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开始,我们的祖先一直走在追求文明的道路上。文明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的位置。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今天的我们要做优秀文明的传承人,让文明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也让文明伴随着我们的社会。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文明、用礼仪,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三岁定八十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孩提时代开始培养。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是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学习礼貌用语,渗透文明礼貌的思想

古人云:增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于剑戟。可见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广大教师十分注重引导幼儿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并要求做到“三会”,即会使用尊称,对长辈不直呼其名,不给他人起外号;会使用谦让语,如“对不起”、“没关系”、“麻烦您”等;会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再见”等。

二、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氛围

良好的文明礼貌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园开学初就围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这一主题来创设园内环境,在楼梯、过道、活动室外墙等醒目处张贴文明礼仪宣传语,布置活动室主题软墙,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同时,针对孩子年龄小、容易受榜样感染的特点,广大教师注重言传身教,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职工必须首先做到,教职工平时都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来园或离园时主动向同事、家长、小朋友问好、问早、说再见等,接待家长及来园客人做到热情礼貌,处处为幼儿做出行为学习的榜样。

三、积极倡导家园共育,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我们要求家庭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性、持续性。要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有家庭的配合。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各项礼仪的表现情况。同时通过家教栏向家长进行宣传,让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礼仪教育的实施需要引导、启发和感染,需要教育和环境形成合力,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及社会氛围,需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四、开展主题活动,巩固文明礼貌的习惯

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细节抓起。幼儿园可运用多种主题活动,制定出相关的教育活动方案,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进一步巩固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除了在一日活动中注重日常礼仪的教育渗透,还要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通过开展“礼仪伴我行”系列主题活动,加强幼儿礼仪习惯的培养。一是以年段为单位,开展“小小礼仪员”活动,每周一评选出两名有礼貌的小朋友站在园门口迎接家长和小朋友,微笑接待。二是开展“每周一谈”,在各班中每周开展一次谈话活动,说说自己是怎样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的。三是学习“文明礼貌用语十个字”,学唱一首文明歌。四是在月末评选“小小礼仪员”、“小小卫生员”、“文明礼貌星”等文明礼仪宝宝。

五、与游戏结合,陶冶礼仪情操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时,他们会主动划分出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宝宝。游戏前提示幼儿,在娃娃家里做爸爸妈妈的要爱护孩子,孩子要对爸爸妈妈有礼貌。孩子们在玩积木时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大家一起动手搭建出自己喜爱的东西来。孩子们几个人一起搭积木,边搭边商量,各种想法糅合在一起,经常会创造出让成人都意想不到的造型来。

六、教师树立学习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老师是幼儿直接模仿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幼儿切实做好表率,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上岗时做到衣着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笑脸相迎每一个幼儿和家长,主动与幼儿打招呼,和每一位小朋友交流时都注重亲和、有礼貌,就像朋友一样,同时教师之间交谈时言语恳切、热情、有礼貌。在教师的启发带动下,孩子们都能够主动与教师、小朋友问好,打招呼,与家长说再见。班上形成了和谐融洽的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文明礼貌教育应在教师长期、不懈地引导与教育下,让幼儿养成的一种习惯。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益。”“一岁看小,三岁看老。”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我们只有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培育出健康、活泼、品德优良的跨世纪幼儿。

参考文献:

[1]卢乐珍主编.《幼儿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与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联合主办的《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4、5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