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教与学,激趣数学之花

作者: 陆彩燕

摘 要:数学活动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因此教学中难免会显得有些枯燥、“难”教。如何使幼儿数学教育真正地联系生活实际,为幼儿更好地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而服务,是幼教工作者正在探索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幼儿; 数学活动; 灵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118-0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来学习与运用,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那么如何让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幼儿学的轻松,教师教的轻松,让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灵活生动起来?我们不妨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多元的学习手段,势必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生活体验,灵动的源点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周围的事物均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数量、颜色、大小、形状等),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今天班级里缺席了几位小朋友;幼儿园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我的教室在几楼?教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小椅子……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能获得有关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如几点起床、吃饭、上幼儿园、放学、睡觉等)以及做操时如何按高矮排队等等。这些数学信息或分散或隐蔽,但都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我们引导幼儿去关注、去体验。

生活中的体验过程,也是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唤起幼儿们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的过程。比如大班上学期有个数学活动为《设计门牌号码》,或许这对于城市的幼儿来讲并不是难题,但农村的幼儿住的都是独家独院的房子,没有生活经验,很难理解居民楼里设计门牌号码与楼层间的规律。这就需要教师或家长在活动前给予幼儿这样的生活经验,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而不仅仅是在活动中让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灌输教育。

二、游戏寓教,灵动的捷径

教育家克鲁斯卡娅说过:“游戏对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渗透数学活动的内容,对巩固幼儿的数学知识帮助很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较为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如在角色游戏中,简单的存取钱使得银行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显得极为枯燥,于是记录卡就适时地介入其中,当有客人来银行取钱时,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填好“取款单”,小班幼儿可以用原点来表示;中大班即用数字来表示;甚至大班幼儿还可以用几加几的算式来表示自己所要取钱的总数。银行里的人员就需要在核对“取款单”的同时,根据“取款单”的数额来发放钱币。又如《打电话》的游戏,可以将幼儿家里的电话号码用题目的形式融入到游戏中,如电话号码为:58669535,对于大班的幼儿就可以用一组题目这样设计:4+1;9-1;5+1;9-3;7-2;6-3;2+3;然后通过幼儿自己的计算得出结果,给小伙伴打电话验证自己计算的结果是否准确,相信在幼儿打通自己好朋友电话的时候,那份激动一定是无以伦比的。

其他的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小猫钓鱼……这些游戏均可使幼儿获得比较数的大小、多少,学习数的组成、加减法和序数等最基本的知识。教师应善于结合所学内容,设计并利用游戏,做到“寓数学教育于游戏中”,就能使幼儿在自由活动和有趣新奇的游戏体验中获得数、形的经验与知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科渗透,灵动的蔓延

《指南》中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归路,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教师可尝试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在各个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将数学内容与其他领域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增强幼儿的求知欲。

1.在艺术领域中渗透

艺术与数学的渗透,看似比较难,但只要做个有心人,不难发现其实在幼儿园的艺术领域中,蕴藏着各种数学关系的数字歌曲,如《数数歌》《拍手歌》《数高楼》等脍炙人口的歌曲,都能通过幼儿在歌唱或韵律活动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如在数学活动《设计门牌》号码前进行了《数高楼》的音乐活动后,在歌唱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到楼层的数序关系,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好设计门牌号码。另外如有规律的排列等数学知识,同样在美术活动中也可以通过装饰边框的形式进行巩固。

2.在语言活动中渗透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生动、简洁、正确的语言表达,同时也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的机会。让幼儿通过“说”的方式掌握数学内容,对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十分重要,有很多儿歌、故事、古诗中都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如古诗《一望二三里》,就是一首典型的数字故事,在语言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让幼儿在宽松的语言氛围中学习数学,积累数学知识,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在随机教育中渗透

幼儿的在园学习,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不是幼儿学习的障碍,而是幼儿学习的内容、时机和方式。《纲要》指出:解决问题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中心。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儿童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幼儿对活动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作为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对生活充满着美好向往的心灵,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教育契机,及时把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数学知识,灵动地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运用生活体验、游戏激发、操作活动等多种举措,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游戏化,把教育贯穿到幼儿生活中,和生活起居、游戏玩乐融为一体,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这样,让幼儿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幼儿的数学课堂一定会更加灵动飞扬!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幼儿教育,2005.6

[2]张莉雅.《谈幼儿数学教育的方略》,学周刊·小学学术研究版,第11期

[3]刘占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的幼儿科学教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