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缺失自信浅探及其培养对策
作者: 蒋红摘 要:中职学生因自身学习及心理特点,加上家庭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中职生的身上,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等现象。本文阐述了中职生缺乏自信的现状,浅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有效提高中职生的自信心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 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7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121-001
相比较而言,中职生的自信是比较薄弱的。所以,中职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还应当引导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这对中职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中职生缺乏自信的归因
1.1传统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检验学生的最主要的手段是考试。升学,高分已成为至高无上的教学目标。在学校中,评价学生的标准多采用分数制度,在老师的眼里,好学生是考试能取得高分的学生,受到老师们的宠爱;对低分学生虽也进行指导,但是长此以往,几乎失去了耐心,这种教师的反映传递到学生那里,导致中职学生自信的降低。然而职业高中除了个别学生由于家庭原因外,在学业上是薄弱的。他们认为是被分流出来的,是没有学习能力的。
1.2社会对于职业中学的偏见
职业中学,在人们的观念中还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才读中职”。甚至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上普高,上了职业高中,给他们丢脸,在亲朋好友面前低人一等。家长这样的压力传递给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中职生普遍存在自我认识不足,自我评价偏低,缺乏自信心的现象。
1.3学生自我的挫折心理
相对来说,不少中职生在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比较差,或是违反校规校纪等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经常被批评的学生,他们接受不到鼓励激励的话语,他们的自尊心会逐渐地受到伤害,产生挫折心理,慢慢地导致自信心下降。无自信或是自信心不足,在遇到困难,面对挫折时,特别容易放弃。
2.激发培养中职生自信心的对策
面对缺失自信心的中职生,作为中职教师,激发培养中职生的自信心成了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2.1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信对于中职生的重要意义
自信是指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它是一种有能力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心理特质。由此可见,如果在职校学习开始阶段,在全新的学习环境之下,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将有助于他们树立目标,振作精神,胸有大志,激发追求成功的欲望。自信心不仅是个人对自我价值、力量的认识与评价,同时也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的体现。爱因斯坦曾言:“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所以,人一旦对自己失去了自信,不相信自己,那么他学习工作起来没有激情,可想而知,其学习或是工作结果是不令人满意的。
2.2教师要引导中职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
中职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只顾着传授知识,沿用普高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受到传统教学体系严重冲击的中职生,对自己早就失去了信心,将自己定格为差等生,一切都比不上别人。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正对中职学生的评价。同时,还要积极引导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人生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让他们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让他们知道自己也能发光发热,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发挥,学习自主性得以开发。
2.3教师要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
中职生虽然在理论知识学习上不如普通高中学生,但在其他方面并不比普高学生差。很多中职生都是多才多艺的,班主任应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如校运会、元旦文艺汇演、专业技能比赛、摄影比赛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在活动中收获信心。现在,很多中职学校都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班主任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活动中找回自己的信心。同时,职业中学联合企业开办多种多样的技能竞赛,让他们在不再以分数论的教学体制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
2.4教师要采用赏识教育激励学生
赏识教育的一个根本条件是要看到学生的长处。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他深刻地揭示了表扬与赞美的力量。同样,职校的学生也是喜欢接受表扬与赞美的。在教师和学生相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喜欢和尊重,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优点和可爱之处,日常教学中绝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言。
对于纪律差的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主动帮助他们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为表扬创造条件,用表扬这一武器去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分解目标,降低难度”的办法,消除畏难情绪和消极心理,从而建立自信心。
2.5教师要创设环境帮助学生提升自信
从学校自身角度来说,要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应该利用校本资源,通过树立榜样,营造积极向上的技能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技能可以实实在在丰富人生、改变生活。
从社会环境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次考试定终身”的情况将不复存在,越来越多的人将是边工作、边学习。当代社会,真正需要和看重的是素质,而不是学历、文凭。要让中职生明白从国家到地方,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投入日益加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学生的骄傲。
影响中职生的自信心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激发培养中职生的自信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期望有着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芙丽.中职生自信心培养的意义和方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李新华.浅谈中职生自信心的培养[J]大家谈,2011(03)
[3]蒙槐春.中职生自信心培养方法探究[J]投资与合作,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