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立能力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作者: 马国瑞 辛迪 樊丽静

摘 要:本文针对大学生自立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别对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增强大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发展的自立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自立现状; 自立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137-001

一、大学生自立现状分析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出生和成长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生活优越,家长溺爱,导致他们鲜有机会独自面对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自立能力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

1.大学生的独立性调查

独立性指想法比较合理独特,并倾向于自己付诸实践。主要包括认知独立和行为倾向独立。有近四成的学生对于未来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表明在这方面需要家庭,学校及周边环境的引导,对自己未来发展方面缺乏独立的见解。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依赖心理普遍较强,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总之,根据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发现,被调查的大学生独立性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平均分低于理论中值。大学生做事比较有责任心,但是部分大学生不擅长合理安排时间,自信心不够,决断力不强,依赖性较大,积极心态还有待进一步培养,这些问题都需要教育工作者给予重视。

2.大学生的适应性分析

适应性指在进入新的情境后,能愉快的融入周围的环境。主要包括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相关调查结果显示,52%的新生表示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19%的新生不适应生活内容的变化,认为大学的社团活动众多,与高中的单一学习活动相差较大,只有6%的新生无法适应相对独立的大学生活,有23%的新生是以上情况都存在。

3.大学生的自控性分析

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有些学生明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就是不能刻苦学习;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有些学生不能控制自己的物欲和消费欲,盲目攀比,高消费。一份关于大学生时间管理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就自己是否有过时间规划,77%的人表示偶尔,21%的学生表示一直有,2%的学生从来没有。

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时间管理上存在很大问题。现代社会信息源的丰富性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大大拓展了大学生的社会视野,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判断性、创造性和自我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情绪起伏波动大,情感体验丰富而复杂,容易陷入情绪困扰。如果没有很好的控制情绪的能力,往往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二、大学生自立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的问题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成了父母长辈心中的掌上明珠,在生活上有求必应,回到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失去了劳动锻炼的机会,逐渐形成了懒惰的毛病。

2.高校教育的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少年的晚期,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学阶段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教学观念的滞后制约着大学生独立性的培养,教学方式的简单化影响着大学生独立性的形成,教师对大学生认知判断的失误影响着大学生独立性培养,单一权威的考试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养成依赖的习惯。

3.大学生的自身问题

大学生虽然从年龄、生理上看已经成年,但由于从小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家长的过分溺爱,他们在心理上仍不愿意断乳,特别是在生活上,对父母百般依赖。面对社会激烈残酷的竞争,他们却经常选择逃避,信奉“开心就好”的原则。面对就业压力,他们不去打拼,毕业后竟能心安理得的成了“啃老”族。久而久之,就算有机会摆在眼前,也不愿去争取和奋斗。

4.社会环境的问题

当今社会,大学生比例明显增多,就业压力如此之大,光有学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社会上“普教”门前车水马龙,“职教”门前冷清,甚至有人把职业教育看成次等教育,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导致当代大学生更多时候只会纸上谈兵,缺乏真正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自立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1.针对家庭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对于大学生而言,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子女在大学学习阶段,家长应该跟随社会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除了要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外,更需要关心子女的思想动态、心理情况和道德品格,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同时,要逐步培养他们生活独立、思维独立和人格独立。了解他们耐挫能力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培养他们的耐挫力,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对于父母而言也是非常必要的。

2.针对高校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在传统的教育制度中,一般应试教育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制度方面缺乏整体约束机制,在教育内容上忽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关键。要想加强对自立能力的培养,高校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的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增设专门培养自立能力的新课程,制定系统的教学培养计划,强化师资力量,使教师在大学生自立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起到主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自立能力培养的理念。

3.针对大学生自身的对策和建议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想对未来有个准确的思考和定位,就必须要循序渐进的做到以下方面的事项。首先要对自立树立正确的认识,正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乐观的接受来自父母、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挫折,然后,在正确认识自立的基础上,注重行为上的改变,不断的在实践中取得发展。

4.针对社会文化的对策和建议

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跟他们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其中社会风气也是影响其结果比较重要的因素。加大先进事迹的宣传,先进人物的自立自强事迹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而且为在不良社会风气中逐渐迷失的大学生点亮了一盏心灵回归的明灯,是整治社会不正之风,不遗余力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使大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正面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抵御不正之风对其思想的侵害,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