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创新途径

作者: 刘洋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新时期发展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问题慢慢暴露出来,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如何创新成为高校思政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化; 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154-001

建国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就一直颇受党和国家的重视,邓小平曾意简言赅地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至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列于高等教育其他专业学科之中已20年有余,其无论是在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教育领域,还是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机制原理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容忽视的是,信息化时代下,社会环境、社会形态等客观因素的发展变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问题与不足逐渐暴露出来。面对这一现实问题,高校必须总结经验、反省问题,积极开拓、创新新课题与新领域,以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地位

虽然思想政治作为一门独立性的学科早在1984年就被确立下来,期间也在高校中“遍地开花”,俨然一副发展良好的事态。但令人尴尬的是,对于该学科设立的合理性仍然存在着一些争论,乃至社会对其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并不高。如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受空间的约束,不具有全球适用性的特点;其研究对象较为模糊等等。由此而产生的普通大学生不愿意学习该学科、甚至否认其独立性地位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面对这一重视程度不足的难题,高校的当务之急就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地位,提高学生对该门学科的重视程度。

重形式与理论、轻实践与效用的课程性质是导致当下大学生不愿花时间去学习思想政治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病症,高校有必要通过转化教学思路来使学生摆正看待这一学科的心态,如高校可以适当地增加实践性的课程和趣味化的主题活动,以学科为平台,积极开展课下思想教育活动,调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失衡的现象,改变学生心中对该课程固有的刻板印象。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从课程、学分设置的角度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地位,如课程设置更趋灵活化,增加其对学生的吸引力,适当增加该课程的学分比重,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等等。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内容与方向

透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气勃勃发展的表面,我们不难窥视到有些知名专家教授所担心的问题:二十年对于一门独立性的学科来说,其是非常年轻的。换句话来说,无论是在研究方面还是实践方面,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成果是非常淡薄的。再加上其与国际无法接轨,其所研究的成果必然缺乏权威性和国际性。这可以从当下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得到印证:虽然教材种类繁多,但从编纂的方式、内容以及框架结构来看,都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特点。这既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遇到的瓶颈,也是阻碍未来该门学科科学化发展的绊脚石。因此,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内容与方向,是高校推动该门学科成熟化发展刻不容缓之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时要注意摆脱中国典型化环境的影响,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深入到各国思想教育环境、政治环境的一般过程中去,以全球化、整体化的视角来分析当下社会多重因素作用下的人们的思想状况、政治形态认知。基于这一大背景,再把视角重新投射到当下中国的现实环境中去,抓住国内思想意识状态与世界思想走向的不同,具体分析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意义、方法、任务等一系列基础理论性问题。除此之外,应用研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针对信息时代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情况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高校在完善学科体系的基础上,要重视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的应用研究。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本身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再加上该学科的开拓者们大多数已经年逾花甲,很难再继续从事教学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目前大多数高校“青黄不接”、师资力量缺乏的尴尬现状。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现状来看,该课程往往由一些边缘化专业的教师担任,显现出基础性、专业理论性成果明显不足的弱点。这就意味着,高校教师必须要紧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的条件。

成熟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自然离不开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因此高校要制定“教师人才培养、储备计划”,一方面要严格挑选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过硬、治学态度严谨的教师,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直接从本校优秀的学生队伍中进行选拔,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搭建“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交流平台,提供教师直接到国外考察、研究以及交流的机会,实现国内外教学资源的共享,如国内高校可以与国外高校进行定期的合作,定时进行人才交换。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传播在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同时,也夹带了落后、腐败的恶性文化种子。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思想先行者,代表着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其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从根本上反映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风貌。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门学科的基础性地位,推动其现代化、成熟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势在必然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邢鹏飞,李晓娥.当前农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归因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2(29)

[2]饶文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与应对[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3]王朝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