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高效利用美术课程资源

作者: 郭学丽

摘要:合理、高效地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对于师生发展、课堂质态提高能起到励精图治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课程资源;高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49-001

合理、高效地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对于师生发展、课堂质态提高能起到励精图治的作用。然而,现在一些美术课堂将美术课程资源引进后,却出现了低效现象。如牵强附会的现象、热闹过场的现象、喧宾夺主的现象。

一、牵强附会

《走进大自然》是苏少版美术低年级教材中的一课,这课教学重难点主要在欣赏、表现大自然绚烂的色彩上。课末拓展部分,一教师将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带进了美术课堂。可能是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到大自然有四季,扬州个园里有四季假山。殊不知,扬州四季假山石色彩再怎么丰富,也不能与大自然的四季变幻的色彩相提并论。此处不仅没有起到拓展作用,反而阻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牵强附会之嫌,为引进地方美术课程资源而引进。

二、热闹过场

一整堂剪纸课,某教师首先播放瘦西湖的四季摄影图片,然后剪四季点缀物粘贴在花窗上,最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做小导游,透过花窗欣赏瘦西湖代表性建筑——五亭桥。教者设计的作业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值得学习与借鉴。但是,从地方美术课程资料利用的角度去分析,瘦西湖的景物虽贯穿课堂始终,但每个环节又都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作为四年级学生,对这些地方资源的进一步了解,似乎还停留在原先认知上,热热闹闹过场地,诚如新瓶装旧酒。

三、喧宾夺主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也特别强调综合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术课堂会忽视自身学科本位。《扬州美食》一课中,教师播放扬州市市歌《好一朵茉莉花》,视频“扬州风光”,PPT“扬州美食”图片,介绍每道美食背后的文化背景等环节用时太长。而分小组探究,教师范作并创设情境进行创作的时间却特别短。这样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人文知识上牵扯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反而落实到美术学科本体上的内容和要求就会不够明晰,导致了教学目标的偏离。地方美术课程中人文知识荟萃,在美术课堂上占有很大比重,喧宾夺主。

当然,将美术课程资源随意引进课堂,局限于表面,没有深层意义等低效现象绝不仅是上述几种。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应用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所造成的。因此,笔者认为当地方美术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要设定它的应用教学目标。而应用教学目标,我们教师可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是否了解得更丰富、更加深刻、更加创新等多维度地去设定。

一、应用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对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了解得更丰富

由于儿童年龄小,对本土的地方美术资源了解得不够多。我们可以借助美术课堂让学生了解得更丰富。如扬州剪纸艺术。可能学生只知道我们扬州马太巷有个剪纸博物馆,其他并不太了解。通过美术课堂上扬州剪纸专题学习,学生会了解得更丰富。如:1、扬州剪纸悠久的历史。2、扬州剪纸的代表人物。3、扬州著名剪纸老艺人张永寿根据他长期的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4、扬州剪纸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5、扬州剪纸常用题材及寓意等。诸如此类的美术专题学习可以设置很多,如扬州盆景艺术、扬州八怪艺术等。

二、应用教学目标之二:让学生对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了解得更深刻

光光是扬州东关街上一位捏面人的巧手,常常逛东关街的人都认识他。他不仅能捏小动物、动漫人物,还有见谁捏谁像谁的绝活。因此他的摊位前总是围满了人,看他灵活的双手捏面人,对他本人关注反而不及他的手多。一位教师在《形形色色》的人中,却引导学生对光光的照片重点地进行观察。学生们惊喜地发现他几乎没眉毛,眼睛很小,嘴唇很厚,笑起来会露出两颗尖牙。最大的特点是一个锃亮的大光头,难怪大伙亲切地叫他“光光”。接着,教师通过现场示范,将光光坐在板凳上翘腿举面人的模样表现出来,学生对光光的印象更加深刻了。许多学生纷纷表示改天逛东关街,一定要再仔细地看看光光的特征。由此可见,学生不仅知道东关街上有捏面人的光光,而且还饶有兴趣地观察体态特征很明显的光光,对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了解得更深刻。

三、应用教学目标之三:让学生在对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了解中学会创新

琼花又名聚八仙,是扬州非常有特色的地方资源,如同扬州城的一张名片。历来诗词歌赋对它的赞颂不绝于耳,扬州城大街小巷到处都种植着琼花。诗人韩琦作诗曾赞:“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欧阳修也作诗赞曰:“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不但赞其美,还强调琼花是扬州独有的。可见,琼花与扬州的渊源至深。但是由于琼花的花期较短,许多游客来的不是时候,错过了欣赏的绝佳时机,所以扬州民间艺人张春华就用绿色、黄色、白色的丝袜,以及钢丝作为原料,手工制作出惟妙惟肖的仿真琼花,供不应求。鉴于这样的情形,一教师在《扬州琼花》一课中,鼓励学生大胆从手工媒材上创新,创作扬州琼花。如彩泥粘贴的扬州琼花、水粉彩卡创作的扬州琼花、铅笔淡彩写生的扬州琼花、白宣晕染的扬州琼花……随着学生对琼花的深入了解,在绘制琼花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创新。

美术课程资源好比一柄双刃剑,用不好事倍功半,低效;用得好事半功倍,高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将其引进美术课堂时,切不可盲目一引了之。一定要为这些资源设置应用教学目标。因为有明确目标的航行,才能迅速找到彼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