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育追求
作者: 魏德营摘要:陶行知先生关于教书和育人有句话发人深省:“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教育强调德育为先,以德为本,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也要加强活动课程的教育性,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和优势,加强德育渗透,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渗透;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66-001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1.德育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要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内涵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点。
二、课程内容中的教育追求
1.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宽广,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以主题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就像文章的标题一样,是整个活动的先导与纲要,在设计和确定主题的时候,教师不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基础,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参与体验的德育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我体验和参与中,实现心灵的洗涤、心理的感悟、品质的培养和思想的升华。
1.1因时制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充分挖掘当地课程资源,依托当地资源,因时制宜,确定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如笔者学校所在地区盛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学校就根据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开设了碧螺春茶文化研究,同学们自己走进茶园,自己采摘、自己动手炒制、品茶,学校聘请资深茶农指导和讲解,同学们通过亲身参与体验这个碧螺春的炒制过程,不仅增进了对碧螺春的了解,还可以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品尝劳动成果的喜悦。
1.2因地制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把地方资源转变为课程资源,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方特色。如笔者所在学校地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学校就依托这些资源开设了喀斯特地貌考察、古村落考察、水乡文化考察、农耕文化考察、石文化研究等体现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追求
1.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维一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活动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德育目标,多问自己一些活动的德育追求,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希望学生感悟什么道理,希望学生能够自我生成什么样的经验,获得什么样的情感收获。
德育目标的确立可以根据不同活动内容进行选择,教师要善于发现活动的德育价值。同学们通过自己农业耕种,体味劳动的艰辛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爱惜劳动果实的意识。学生在模拟审判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尊严和神圣,从而树立学法、懂法、护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在拓展训练中,同学们可以学会与人合作,感悟合作的价值。
2.教学过程:记得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讲过,最好的教育是最简单的教育,最简单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有人讲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有目的地玩、有组织地玩、有收获地玩。其实,玩也可以成为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快乐的玩的过程中有所获。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作为活动组织者的老师要充分考虑活动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关系,确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巧妙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创设适合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自然地进行活动,从而自然地生成自我经验,完成活动主题和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目标追求。
现在我们全社会都在关注环境,都在提倡环保和低碳,如何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那效果肯定可想而知,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环境状况的调查,比如组织学生搞一次“我们垃圾哪里去了”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探究,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及平时生活中乱丢垃圾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从而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养成不乱丢垃圾,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再如通过多米诺骨牌、内务整理等课程以及拓展项目,诸如班级蹲、传送履带等课程内容,就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因为这些课程内容都是集体合作项目,个人只是集体一分子,个人能力再强也无法完成项目内容。
3.教学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而且评价标准上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标准,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因此,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活动中的亮点,从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和判断,树立整体的评价观,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面,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