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作者: 郑肖蓉摘要: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活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会感受关、体验关、表现关,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幼儿;音乐活动;审美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18-001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陈鹤琴先生曾这样说过:“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那么,作为幼儿成长路上的指引者,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呢?我依据艺术心理学的理论,结合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归纳如下:
一、利用歌唱活动,让幼儿感受美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是人类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也是人的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他们甜美、清脆的童声来表达自己欢快、喜悦等各种各样的心情,同样也是他们显示自己能力,获得对美的认识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首先教师应选择一些内容与文字有趣、易于幼儿理解、掌握的歌曲。如《夏天的雷雨》这首歌曲,歌词形象生动,幼儿在演唱的过程中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有一幅幅画面在浮现,从而使幼儿理解了雷雨从开始到下雨的整个过程,以及感受到自然现象所具有的美。其次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对幼儿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中班的音乐活动《春天》,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舒缓,歌词优美。因此在开展这个教学活动时,可以制作—个多媒体课件,从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欣赏春天的美景:杨柳飘飘,燕子低喃,并配上《春天》这首歌曲的旋律,让幼儿从视觉、听觉上全方位地感受歌曲的美,这样接下来的歌唱活动就顺理成章地开展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重视幼儿从事歌唱活动的情感因素,在歌唱时让幼儿重点讲述自己在歌唱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愉悦的情绪体验,如在学唱《母鸭带小鸭》这首歌曲时,可以先就问幼儿:如果小朋友的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你们心里感到怎么样?从而把幼儿生活中的情感迁移到歌曲内容上来,使幼儿在歌唱时能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幼儿在教师创造的歌曲意境中对美的感受获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利用韵律活动,让幼儿体验美
韵律活动是幼儿随着音乐进行的身体活动。动作的伴随是幼儿认识音乐,学习舞蹈,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美感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同时开展韵律教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律动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领会、表达音乐语言,并随韵律进行自我表现,再现音乐的情绪和意境,使幼儿在这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音乐文化艺术的“潜质”。因此,我们在律动教学中,应注意教材的选择和安排,采用不同性质,风格的歌曲、乐曲,让幼儿在理解内容和意境的基础上,去感受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用身体的动作表达出来,使音乐的情绪发展和律动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对幼儿进行律动教学中,首先通过清晰可见的动态形象来传情达意,如在进行《小小蛋儿把门开》这个律动活动时,当幼儿初步了解了歌曲内容后,便可要求幼儿随歌曲内容来进行律动,这时性格内向的幼儿动作幅度小,缓慢地表现出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的那种悠闲的意境,表情亲呢,气氛柔和,而性格开朗的幼儿则动作幅度夸张,用一蹦一跳的动作表现小鸡出壳的情景,瞪着小眼睛,挥舞着手臂,表达出小鸡新奇、欢乐的心情。可见,不同的幼儿通过不同的形态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律动的感受,然而不管是哪个动作,都是幼儿自己认为是最美、可以展示出来的,作为教师应保持与鼓励幼儿的这种行为,从而使幼儿更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美的体验。
另外,韵律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的主题题材和表现形式,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舞姿、悦耳动听的旋律、歌声、绚丽的景色和鲜艳的服装道具,这一切不仅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生活情趣,而且在幼儿的听觉、视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他们在得到艺术美陶冶的同时,不断提高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
三、利用音乐欣赏,让幼儿鉴赏美
音乐欣赏,一般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而音乐欣赏教学在幼儿音乐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教幼儿欣赏音乐的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丰富幼儿的生活,陶冶幼儿的情操,并有利于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相对于其它的音乐活动,音乐欣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那么如何营造与把握,才能让幼儿学会欣赏音乐,并获得美的感受。
首先,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锐性。大自然有各种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幼儿听来是神奇而又美妙的。春天来到草地上,聆听蟋蟀的声音。夏天来到大树下,聆听蝉鸣叫的声音。秋天带领幼儿散步,聆听落叶“沙沙”的声音。冬天坐在温暖的教室里,聆听北风“呼呼”的声音。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一首和谐的乐章,幼儿从中感受到声音的美妙,从而为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提供适宜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在进行音乐欣赏活动中,经常要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最后,培养幼儿兴趣,变被动欣赏为主动欣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内在动力。在音乐欣赏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设良好情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总之,音乐作为精神产品,它以乐音构成声音形象,表达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情绪。它以节奏和旋律来展示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幼儿通过各种音乐作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诠释,从而理解了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并由此获得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