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泛娱乐化”时代如何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作者: 刘姝媛

摘要:“泛娱乐”既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增大了难度。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更为强硬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泛娱乐化;大众传媒;意识形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40-001

自我国步入市场经济时代,并大力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各式各样良莠不齐的文化产品携带着各种外来文化和思潮涌进人们的视野之中,冲击着人们的认知体系,也威胁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一、“泛娱乐化”的内涵、表现及主要载体

有学者将“泛娱乐化”概括为: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现代媒介为主要载体,以浅薄、空洞的内容,甚至不惜以粗鄙搞怪、噱头包装、戏谑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思潮。

“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文化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必然趋势。人们有了娱乐的需要,并且这种需要呈现出日益深广的趋势,因此相应的产业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所提到的:“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毋庸置疑,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和网络,在“泛娱乐化”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电视节目甚至是电视广告在娱乐人们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逐渐剥夺了人们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愿与批判精神。人们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毫无防备地接收电视节目传播的信息和价值取向。网络媒介的极速发展和普及推动了信息传播的质的飞跃,极大地改善了人们在知识、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方面的不便。但是,由于资本家的幕后操控,网络传媒的泛滥与良莠不齐,以及大众闲暇时间的增多等因素,助长了网络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惰性,使他们不自觉地成为只知观赏而毫无主见和质疑的“沉默的大多数”。很显然,网络媒介的大众化、低门槛,以及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进一步推动了“泛娱乐化”的浪潮。

二、“泛娱乐化”浪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与冲击

“泛娱乐化”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新的巨大冲击。各种外来文化固然为大众提供了充实自身精神世界的材料,但也使他们形成稳定的思想体系更加困难,使他们比较难以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真心的认同。网络的发达给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西方某些消极思想、文化入侵我国民众的思想领域提供了便利,外来的新鲜文化会使部分民众丧失冷静清醒的判断,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对本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自信。

各种泛滥的娱乐节目不仅分割掉了人们所有的空余时间,使人们不再有心思学习、工作和进行各种创造活动,更深入的消极影响是过于丰富的娱乐产品中蕴含的复杂迥异的价值取向,很难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脱颖而出。可以说,大众审美情趣的低俗化,思考判断能力的弱化,理想和信仰的缺失以及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娱乐泛化的后果。不过,作为“泛娱乐化”重要推手的电视和网络等载体同时也为我们推广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平台。

三、“泛娱乐化”时代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措施

首先,必须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宣传和教育力度。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率先赢得中国人民的认同和维护,才能抵御外来思想文化的负面影响。

其次,必须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创造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践行能力提供适宜的文化土壤。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培植优秀文化企业,提高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依靠对内进行优秀文化熏陶和对外进行民族文化输出来掌握将我国的意识形态传播给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主动权。

再次,必须切实搞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我国人民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营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活环境。

最后,必须严格控制娱乐泛化的趋势,加大对大众传媒和娱乐产品的监督、审查和限制力度,着力推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秀娱乐节目和产品。“泛娱乐化”给相关部门监管大众的娱乐生活增加了难度,特别是互联网虚拟空间的极度自由化,使各种外来思潮获得了流入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广泛途径。很显然,控制“泛娱乐化”浪潮的无限制蔓延和提高合理娱乐产物蕴含的思想层次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泛娱乐化”时代给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新挑战,因此为了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也必须不断创新和改良措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