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田径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防治措施
作者: 孙秀苗摘要:笔者针对大学从事业余田径运动中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多以关节扭伤为主,集中在人体的踝、膝、肩等关节部位。本文对大学田径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提出处理、预防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田径运动训练;运动损伤;预防;处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73-001
1.前言
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之母”,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训练者练习时往往存在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方法不科学等诸多原因,从而导致许多运动损伤的发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实践证明,如果掌握了运动损伤的防治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运动损伤。
2.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2.1踝关节扭伤
由于田径运动训练的脚步动作多为移动和弹跳,踝关节扭伤就成为最常见的损伤。
预防方法是在练习或比赛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踝关节活动开,此外要穿适宜的田径鞋,如感到踝关节不适,可戴护踝或停止运动。
扭伤后轻者立即冷敷、加压、抬高患肢、固定并外敷;重者将损伤韧带固定于松弛位,如外踝损伤则固定于外翻处。伤后两天可用轻手法的推拿、揉捏等按摩,并配合理疗和针灸治疗。
2.2膝关节损伤
在田径运动训练中,下肢会有许多快速起动、蹬地发力、腾空跳起等力量练习,常会引起膝部软骨和韧带的损伤。
一般性预防措施是加强下肢准备活动,同时选择防滑耐磨的田径鞋,如感到膝部不适,可戴上护膝。此外,还应加强膝部的柔韧性练习和力量练习。
对于膝部的轻度损伤,局部可外敷消肿止痛的中药,内服三七片。肿痛减轻后,可进行推拿、按摩治疗,加强股四头肌力量练习。如韧带部分断裂,早期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固定膝关节1-3周,内服中、西止痛药物,48小时后可作按摩、理疗、外敷或内服中药,并配合股四头肌力量练习。一旦确诊为韧带完全断裂,应尽早手术,否则影响日后关节的功能。
2.3肩部损伤的处理
肩部损伤主要是由于投掷和力量练习时肩关节肌肉扭伤引起的,肩部损伤的预防主要靠加强肩部的力量练习,增强肌肉的力量,保证运动时肩关节不错位,肌腱不轻易发炎或出其他问题。
肩部损伤的治疗手段很多,主要进行受伤部位休息,同时配合按摩推拿等辅助治疗手段:这里主要讲一下按摩,按摩时患者取卧应,使患肢上举,后弯、内收、外展、外旋各10次,前后摇动30次,再揉捏肩部2-3分钟,每天2-3次。治疗一段时间后疼痛症状可明显减轻并逐渐好转。
2.4腿部肌肉损伤的处理
腿部肌肉拉伤后,要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冷水冲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决冷敷,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部位,防止肿胀。在放松损伤部位肌肉并抬高伤肢的同时,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扎。根据伤情,可外贴活血和消肿胀膏药,适当热敷或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按摩。肌肉拉伤严重,如将肌腹或肌腱拉断,应抓紧时间去医院作手术缝合。
2.5其他损伤的处理
下肢训练过多,有时会出现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在治疗骨膜炎的时候,通常选择传统黑膏药外敷的方法,促进功能恢复而快速达到治愈骨膜炎的目的。一般都不必完全停止训练,但要调整跑、跳训练量。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易发于小腿及足底。出现抽筋时,只需以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即可。牵引时要用力均匀,另外还可以局部按摩痉挛的肌肉以缓解症状。
水泡,常出现在手掌,前脚掌等部位。对于水泡的处理主要是避免污染,防止感染,在患处涂上消炎药水即可。
3.田径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1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各种练习,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动员组织、器官的活动能力,为正式练习做好生理机能准备。热身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时切忌速度过快、用力过猛。要加强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准名活动可分为一般性和专项性两种,一般性准备活动以慢跑、活动关节、牵拉肌肉韧带为主要内容。专项性准备活动可以结合田径教学和训练的内容,安排诸如熟悉球性练习等辅助练习。
3.2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错误的技术动作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对于初学者而言,要在教师或教练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在学习田径运动的过程中要细心琢磨、反复实践体会动作的要领,不断改进技术动作,达到技术动作的自动化,以防止因动作的不规范引起的损伤。
3.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由运动时间和负荷强度两大因素决定的。因此练习强度增大时就应缩短练习时间,而当练习时间延长时就要降低负荷强度。在系统训练中,运动负荷要大、中、小相结合,有一定周期特点,波浪式提高。
3.4加强身体素质练习
身体素质是运动能力的体现,田径运动要求练习者具备力量、耐力、灵敏、速度、技巧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可能有好的技术,也容易在田径运动中受伤。因此在发展田径专项素质的同时,还要充分加强一般身体训练。尤其要加强易发生损伤部位肌群的力量和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练习。
3.5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
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器材和用品。同时还应根据运动项目选择好护具,如护腕、护踝等。从调查的结果看,田径运动和训练中的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肩、肘、腕、膝、踝等,对这些部位进行相应的保护,可有效的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结论与建议
无论是田径爱好者还是专业运动员,都要重视运动损伤,充分认识运动损伤的危害,掌握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理和预防,最大限度的减少损伤的发生。
因此,在运动中,首先要规范技术动作,严格按照技能形成的规律进行教学与训练;其次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和田径专项素质,加强对易伤部位的练习;再次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提高对田径运动损伤的认识和安全教育;还有就是注重准备活动的充分练习,以避免急性损伤的发生;最后教师要根据田径运动损伤的规律,改进教学和训练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