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初探
作者: 张炜摘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应以保障社区居民基本文化权益、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程度为目标,突出市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加强上下联动机制建设。各级政府应切实把社区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政府统筹推进力度,努力提高服务社区文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文化建设;城乡;社区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83-002
随着国家实施文化兴国的决策和战略部署,各级文化部门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关注文化民生、实现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以村和社区文化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根本,大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在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多项指标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以加强社区文化中心建设为载体,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和管理,加大投入,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使城乡居民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便捷、高效、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
1.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夯实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应以保障社区居民基本文化权益、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程度为目标,突出市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加强上下联动机制建设。各级政府应切实把社区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政府统筹推进力度,努力提高服务社区文化建设水平。
1.1强化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成立社区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牵头,文化、规划、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统筹领导社区文化建设。市、区、镇(街道)三级分别成立社区文化建设协调领导机构,层层落实责任。与此同时,街道、社区还要建立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设立文化娱乐专职委员,发挥基层组织和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2出台政策措施。以江苏连云港为例:江苏连云港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制订,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将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社区公共用房纳入公共配套设施规划;2008年,市文明办制订《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社区创建(管理规定)和(测评标准)的通知》,对社区文体活动的开展作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2009年,市政府又制订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明确要求室内综合文化活动场所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其中图书阅览室20平方米以上、综合文体活动室40平方米以上、文化培训室40平方米以上,辖区内还要建有面积在6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场地一处,包括文化宣传橱窗、文化广场、健身路径等。此外,对于藏书、健身器材、现代化办公设备等都有统一的标准要求,进一步明确建设标准、服务内容、考核细则。
1.3加强目标管理。为扎实推进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文化部门应不断加大考核力度,将社区文化工作纳入到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列入政府城乡建设规划,制订行之有效、责任明确的考核奖惩制度。在此基础上,县、区政府考核街道,街道考核社区,明确责任,传递动力,保证社区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2.探索多元投入机制,汇聚各界力量参与社区文化中心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区两级财政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以连云港地区为例,2008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400余万元,2009年达600余万元,2010年上升至1000万元,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由于部分地区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财力还不是很宽裕,财政供给能力还不是很强,为此,还应在积极争取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实践社会力量多元投入社区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21规划把关,加强新建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近年来,为切实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各地应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在审批房地产开发项目之初,即要求新建小区必须建设社区活动室、健身广场等配套文化设施,否则规划部门不予审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开发商在完成配套文化设施的同时,还精心打造集文化、娱乐、健身、餐饮为一体的多功能会所,以此营造一流的社区公共交流环境和高尚和谐的社区文化归属感。
2.2社企合作,变企业资源为社区资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可采用“一社一企”或“一社多企”的结对合作形式,鼓励倡导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出钱、出场地,建设文化活动场所,与社区结成互利协作型、基地带动型、发展顾问型等不同类型的社企统筹共建对子,探索建立共用、共享的建设管理模式。结对企事业单位将本单位的阅览室、活动室等向职工开放的同时,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社区则积极为结对企事业单位做好宣传、协调、服务等工作,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很多大型企业的文体俱乐部也逐渐向社区居民开放。近年来,各企业以捐助图书、活动器材、赞助活动经费等方式,积极参与支持社区文化建设。
2.3联合共建,积极争取开发商和物业管理部门的支持。通过制度安排、政策引导和感情沟通等途径,争取开发商和物业管理部门的理解、支持、响应,无偿陡用相关设施,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与开发商和物业管理部门联合打造社区管理中心,争取活动用房,社区则筹集资金添置图书和相关器材,设立了“社区画室”、“图书阅览室”、“文艺活动室”、“健身活动中心”、“棋牌室”等多个文化活动场所。
3.创新运行管理体制,扶持引导社区文化蓬勃发展
在社区文化中心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立足地方实际,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强化社区文化中心长效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着力提升社区文化服务能力。
3.1以宣传文化部门为主导,建立文化资源配送机制。利用市、区文化馆、图书馆等资源优势,整合节目资源、讲座资源、展览资源、教育资源、文艺辅导人才资源等,建立文化辅导员制度,深入开展送电影、送戏、送图书活动。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应与多个社区结对,就广场文化活动、图书阅读、展览展示、科教知识讲座、艺术辅导培训、公益演出观摩等方面开展共建活动。
3.2加强组织引导,探索组建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社区居民始终是建设社区文化的主体,为激发广大居民参与社区文化管理、建设和谐社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明确社区文化中心专、兼职管理人员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和引导社区民间文化组织的发展,从中发现了一批热爱社区文化建设、具有一技之长的业余文艺工作者。通过引导,自发形成了以各种文艺团队骨干为主体的文化志愿者。他们或参与社区文化管理,或牵头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或义务担任图书馆管理员,或积极倡议参与开展读书、捐书活动,成为建设社区文化的主力军。
3.3探索实践社会化运作之路,打造社区文化社会办的新平台。面对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仅仅依靠社区文化中心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一方面依托社区场地资源,提供书画、舞蹈、乒乓球、棋类等各类有偿培训服务,通过收取居民一些能够承受的基本费用,既解决社区文化活动资金不足的困难,又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的文艺素养。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社区文化社会化运作的新思路,或为社区企业庆典等活动提供全方位服务,或以企业冠名的方式联办各类文化活动,既活跃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又提升企业形象,逐渐形成社区文化社会办的大文化格局。
4.培育先进典型,引领社区文化建设“一区一品”
发掘地域文化优势,创建特色文化社区,是我市社区文化建设得以不断推进的又一亮点。通过开展特色社区、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家庭和特色文化标兵“四特”文化评比,以及先进文化社区、读书藏书状元评比等措施,引导有条件的社区往“一区一品”的方向发展,涌现一批特色鲜明的先进文化社区和文化品牌。
4.1利用宣传阵地开展创建。以连云港苍梧社区为例,苍梧社区主办全省首家社区报纸——《苍梧人家》,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特色阵地。苍梧社区获“省青少年文明社区”、“省科普先进单位”等20多个荣誉称号,日本友人,港台同胞,以及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的社区多次前来参观考察学习。玉带社区创新开展楼道文化建设,设立“楼道和谐文化栏”,使广大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受到社区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提升了社区的文化品位。
4.2设立活动阵地推进创建。以连云港新东街道为例,新东街道在所辖社区建设“一刻钟读书点”,配套建设文化活动站、书画室、康乐中心等场所,开辟社区青少年“绿色网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星化社区以打造学习型社区为载体,形成书画、戏曲、健身操等7个协会共67个学习小组,获得“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省科普先进社区”等光荣称号。
4.3汇聚各类人才支持创建。以连云港园丁小区为例,园丁小区利用教育、文化人才多、离退休干部多、老文化工作者多的优势,成立了“一团五队”:即社区老年圆梦艺术团、舞蹈队、腰鼓队、秧歌队、太极拳队、健身操队。社区文艺团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唱社区新人,颂社区新风,赞社区新事,舞社区新貌,吸引了众多居民的参与。临海社区依托社区老年文艺团队活跃社区文化生活,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省廉政文化进社区示范点、省文明社区、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4.4彰显区域特色引领创建。以连云港双龙社区为例,双龙社区挖掘国家级“非遗”项目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等地域文化资源,建有淮海戏剧社团、舞龙舞狮队、五大宫调演唱队等特色文艺团队。西园社区彰显海滨文化特色,精心培植文化大院,被中宣部、文化部等4部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
5.结语
社区文化中心将在构建有地方特色的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以社区文化中心作为重要抓手和载体,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探索实践社区文化中心建设长效管理和运行的新机制,不断拓展社区文化的服务形式和内容,大力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打造特色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