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蒙诺索夫
作者: 蔡邦宏 艾尚华摘要: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现行的物理和化学教科书几乎找不到罗蒙诺索夫的名字,而他实际是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奠基人,是俄国近代科学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在罗蒙诺索夫逝世250周年之际,本文试对其成长经历、科学成就作一简要介绍,以引导学生学习他矢志科学、报效祖国、奋斗不息的崇高精神。
关键词:罗蒙诺索夫;化学;物理化学;原子一分子学说;质量守恒定律
中图分类号:N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21-001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化学、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俄国最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之一),被誉为俄国科学之父、现代语之父、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
罗蒙诺索夫1711年11月19日生于俄国阿尔汉格尔斯克省霍尔莫果尔附近的杰尼索夫卡村(现名罗蒙诺索夫村),是家中独子(有一个领养的妹妹),父亲是目不识丁却颇为成功的渔民,母亲是神父之女。罗蒙诺索夫从小就有极强的求知欲,但命途多艰,8岁刚从母亲、教堂执事尼基蒂奇、邻居商人舒布诺伊那里学会认字,9岁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异常刻薄,经常虐待他,不准他看书,父亲也只想让他做一个渔民,于是10岁起便随父亲出海捕鱼。一次海上遭遇狂风,帆蓬被吹落,他一下爬上桅杆,扎好帆蓬,度过了危险。父亲要奖赏他,他说:“我只要一本书,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父亲为稳住儿子,14岁即带他到邻村杜金家相亲,但他对姑娘没有丝毫留意,却迷上了她家的书,最后以干40天活换来的一头小海象外加在墓地过一夜的代价,从杜金兄弟手上换来了马格尼斯基的《算术》和斯莫特里茨的《文法》,他后来称这两本书是自己步入学问的“大门”。
1730年的一个冬夜,罗蒙诺索夫为了求学,仅带着两本书和三个卢布离家出走,只身跟随一个商队于次年1月来到莫斯科。当时学校不招平民,在屡次被拒后,他只得冒称贵族子弟混进斯拉夫一希腊一拉丁学院。由于家里不负担生活费,且年近20岁又没学过拉丁文,学习生活异常艰苦,还屡遭同学嘲笑,但他以无比的勤奋和惊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障碍,在班上的座位很快从最后一排移到第一排(学校按成绩排位),仅用一年时间就掌握了拉丁文,并自修了希腊文。期间,他的真实身份遭告发,幸得全校教师保举得以继续学业。1736年初罗蒙诺索夫用五年时间修完八年的课程,顺利毕业后被选派到圣彼得堡科学院深造,半年后,又被选派到德国留学,先在马尔堡大学学习物理和化学,后到弗赖堡学习矿业和冶金,在沃尔夫教授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各种知识,广泛阅读了伽利略、玻义耳、牛顿、贝歇尔、斯塔尔等人的科学著作,跟上了西方科学发展的步伐,还掌握了德语、法语。
1741年,罗蒙诺索夫学成归国,任职圣彼得堡科学院,开始在科学的自由王国大展拳脚。其时科学院多由德籍院士把持,压制阻碍着俄国的进步,罗蒙诺索夫常常同他们斗争。早在1736年,在德国进修的罗蒙诺索夫不满于当时化学的研究状况,认为化学重要的不是去描述物质现象,而是从理论上解释它们(当时盛行的燃素说并不能胜任此任务),认识到要把物理学与化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首次提出“物理化学”概念并给以明确的定义。1741年他在《数理化学基础》一书中系统阐述物质结构的原子一分子学说(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论是1803年、意大利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是1811年)。1746年在“论热和冷的原因”一文中揭示热的本质,提出热量传递和守恒、绝对零度和绝对零度不存在,实际孕育了热力学三大定律的雏形。1748年与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瑞士伟大数学家欧拉的通信和1756年“论固体和液体”一文中明确提出作为化学科学基石的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法国拉瓦锡提出质量守恒定律是1774年、德国迈耶提出能量守恒定律是1842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将两者融为一体是1905年)。1748年发表气体动力学理论(其中很多结论被荷兰范德华1872年的著名学位论文所证实)、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化学实验室(第二个这样的实验室是德国李比希在77年后才建立的),1752-1754年开始讲授他自己编写的《物理化学教程》,1755年创办俄国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现称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并史无前例地废除了“毫无用处”的神学课程,且允许平民入学。1745年成为俄国科学院第一个本土院士,1760年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1764年当选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院士。
罗蒙诺索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达芬奇式的人物,其研究范围几乎囊括当时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并都有着瞩目的成就。他在俄国的地位,犹如伽利略在意大利、牛顿在英国、笛卡儿在法国、莱布尼兹在德国、富兰克林在美国。
罗蒙诺索夫是坚定的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战士,这位战士战斗到1765年4月15日,就在圣彼得堡过早地停止了呼吸,只活了54岁,但他把每一天每一分都献给了祖国,他用他的一生实践着他诗歌中的理想:
“放开胆量吧,就此鼓起精神,用你们的勤勉证明:俄罗斯的大地能够,诞生自己的柏拉图,和智力灵敏的牛顿。”
为了纪念这位思想远超自己时代的巨人,俄国现在有一所大学、一个村庄、圣彼得堡附近的一座小城、北冰洋中的一脉山脊、大西洋中的一条水流,还有一种矿物、一座博物馆、一项学科竞赛、一项科学奖等以他为名。他的名字是不朽的,它属于全人类。
——今年是罗蒙诺索夫逝世250周年,谨此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