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策略,绽放思想之花
作者: 殷晓艳摘要:在小学数学中,问题解决一直占有着主导地位,它促进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智力,帮助学生形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问题解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题习惯;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93-001
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题型,它是学生运用学过的原有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和研究,使问题得到解决。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绽放思想之花,离不开土壤、养料和阳光。
一、花之根基:土壤——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土壤是孕育花儿的始发地,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要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理解课本上的一些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等,并能够深入的理解掌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及时巩固和检验基础知识。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形成完整的体系。只有牢牢的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像花儿一样在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2.土壤是加固花儿成长的保障,基本技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运算、推理、画图和统计分析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技能。
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练习口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在训练时,强调先估算、后计算,注意计算的准确性、严密性,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为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基本题型的掌握则是对土壤的滋润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常见的问题解决类型有:列方程解决应用题,小数应用题,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基本题型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基本应用,在讲解中要着重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解题过程以及提供简便的方法。首先,教师要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典型例题。其次,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对比各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讲解基本题型能够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可以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熟悉同一类题,灵活运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解答,学生的思维也就越来越活跃。
二、花之辅料:养料——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关键,如养料一样促进花儿的茁壮成长。
1.阅读、画图、思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审题,解题的成败则是由审题能力的高低决定。审题主要分为两部分:条件和问题。但如何弄清这两部分有三步方法。一读,阅读了解题意。二圈,圈关键信息。三思,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最后解题。长此以往,学生自己的日常作业、练习都会养成这个习惯。对题目逐字逐句推敲,能多角度思考,避免盲目下笔列式解答。
2.示范,模仿,纠正,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解题书写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小学生抽象思维刚刚开始逐渐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所以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应根据运算的目标、确定运算的解题步骤,书写时字迹工整,必要时在草稿纸上一行行书写,避免出现笔误或者低级错误。
3.寻错,改错,思错,培养学生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某一个知识点一错再错,原因正是学生满足于自己的答案,不善于反思解题思路。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应培养学生解题后自我反思的习惯。
第一,学生自主寻找原因。第二,寻求同学或教师的帮助。第三,反思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错误原因。而在教授应用题案例时,教师要与学生对比解题方法的优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与此同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花之阳光:太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如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像是让阳光照耀下的花儿越开越艳丽。
1.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类比与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石。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对典型案例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探索、推理的过程中,透过知识看到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如,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猜想来学习“圆的面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化归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经历一个大胆猜想和小心验证,由直觉思维发现逐步转化为逻辑思维求证的过程。
2.联系生活,主动操作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就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运算阶段向抽象思维阶段过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找出与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区别与联系。
3.精心设计,巩固练习
多次的练习能够陕速使学生迁移出旧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练习:一、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二、对于易混淆的知识设计对比练习。三、培养发散思维,设计变式练习。四、针对学生间的差异,设计符合学生能力的练习。通过精心设计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4.一题多解,突破定势
平时的教学内容一般迎合大部分学生的口味,这就无形之中使学生造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主动探索其他方法的能力渐渐削弱。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观念。第二,小组交流,探索新的解题方法。第三,多角度思考,突破思维定势。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选择最优解法,从而提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结语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数学问题解决的探索和研究,创造一个良好课堂环境和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才能发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功能,让思想之花越长越茁壮,越开越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