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剧场”让孩子“梦想”成真

作者: 平婷

摘要:本文以大班表演区的幼儿为观察对象,以发生在表演区的真实故事为例,通过观察、分析、引导,探究大班幼儿表演区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表演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97-001

幼儿园的“表演区”是幼儿表现自己的场所,在这里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梦想”成真。

教师在游戏中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通过讨论让幼儿在游戏中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总结出有效方法,形成游戏规则。

案例一

“梦想剧场”里来了很多的孩子,孩子们互相帮助,有的帮着弄头发,有的帮着穿衣服。等大家都装扮好后,他们就准备开始表演节目了,这时孩子们之间有了争执,谁先来表演,表演什么内容,台下的小观众们都皱着眉头说:“怎么还不开始表演啊?”好不容易开始表演了,却没有小朋友去放音乐了。

游戏讲评时,孩子们说前面准备的时候用了很长的时间,讨论谁先表演和表演什么内容也用了很长的时间。针对这些问题,老师请孩子们来说说该怎么解决。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游戏前先把节目单确定好,随后按照节目单进行装扮,可以有小朋友专门负责为演员门进行装扮,同时也要有小朋友负责放音乐的工作。教师请以后到“梦想剧场”参加游戏的孩子们尝试用这样的方式开展游戏。

“梦想剧场”新增了很多游戏材料以后,孩子们很有新奇感。所以在装扮时用了很长的时间,当大家装扮好之后,都会很急切地想要表演,因此在表演前有了争执。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装扮与表演上,表演时的细节也都没有注意到。经过大家讨论,有了解决的办法,老师请孩子通过接下来的实践来确定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一、适时介入。巩固规则

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做到细心观察,才能适时介入,并对幼儿的规则行为做出正确诊断,促使幼儿在原有的游戏水平上有所提高,从而巩固游戏规则。

案例二

在“梦想剧场”的演员们表演的都很卖力,老师看到冉冉先去后台化妆,她很有主见地选择了粉红色的发箍,于是恬恬就帮她带上。经过一番打扮,她们就来到了小舞台开始表演,老师看到她们随意的跳了一段舞蹈,于是适时介入,“你们是按节目单表演的吗?”她们有些不知所以然,然后朝着墙上贴着的节目单面面相觑起来。

大班的孩子对于表演并不陌生,但是老师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她们懂得表演节目不是随意的,它需要按节目单等有秩序地表演节目。由于孩子们生活经验的局限,很多孩子还不能意识到,需要老师的指导与解释。当然,节目单还是需要做的更图文并茂些,能让孩子们一目了然今天要表演什么节目。还有在演员的配合方面,可以增加主持人报幕等环节。

由于在游戏中已经提出了演员要按节目单表演,因此在节目单的设计上可以更丰富一些,比如可以增加魔术表演、诗歌朗诵等环节,让观众们更多的感受到表演的丰富多彩。这样也能激发小观众下次也来“梦想剧场”表演的兴趣。

二、侧面引导。丰富表演

教师在游戏中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地、主动地游戏,采用侧面引导,促使幼儿受到启发,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游戏表演。

案例三

今天,有许多女孩子来到了“梦想剧场”,第一个上场的是琳琳,演唱的曲目是《国旗多美丽》,拿着话筒的琳琳丝毫不怯场,大声地为大家唱起了歌。一曲完毕,几个小观众鼓起了掌。老师悄悄跑到后台,对琳琳说:“你的表演真好,如果能加上串铃或者沙锤伴奏就更好了。”于是,琳琳拿了一个串铃,用串铃打节奏再唱了一遍《国旗多美丽》,这次,观众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游戏讲评时,老师再次请琳琳表演了一次,孩子们报以了热烈的掌声。“那我们以后还能怎样来表演歌曲呢?”这个问题一出,孩子们都争着举手发言,有的说用小鼓,有的说用响板,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表演形式还有这么多种,都愿意下一次也到“梦想剧场”去表演一个拿手的节目了。

“梦想剧场”增加了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这些乐器可以丰富大家的表演形式,增加演出效果,但是孩子对于打击乐接触的比较少,没有太多的使用经验。经过老师的提醒,孩子尝试将歌曲演唱与乐器表演结合起来,孩子演唱得更加投入了,小观众们也对表演的节目更加感兴趣了。

三、合理评价,创新发展

教师在游戏中除了提供时间、空间和基本材料外,很少干预幼儿的游戏。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因思维受到限制、缺少创新而使游戏无法继续深入时,教师应给予幼儿合理评价,鼓励幼儿自己试着去解决问题,从而使游戏创新发展。

案例四

在开展《灰姑娘》的主题活动时,妮妮提议和其他几位一起来表演灰姑娘和小动物打扫房间。有了这些好玩的角色,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菲菲在扮演扫灰尘的松鼠时,遇到了难题,她说她的尾巴扫不动灰尘,于是,老师鼓励孩子们进行尝试,终于找到了比较轻的材料做灰尘。

游戏讲评时,教师利用照片重现了今天的表演。当播放到“灰姑娘”时,大家都很兴奋,同时有个别孩子还对松鼠的尾巴很感兴趣,老师跟菲菲一起说了这条尾巴是怎么做成的,同时也鼓励其他孩子在游戏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自己先想想怎么解决,随后再想寻求谁的帮助。孩子们因此有了许多新的想法,表示要在下次游戏的时候为“梦想剧场”的演员做很多衣服呢。

孩子们对其中的部分情节和角色非常感兴趣,并在“梦想剧场”借助各种材料、自由分配角色、设计台词进行表演。

经过大半个学期老师间接或直接的参与游戏,孩子们终于能在“梦想剧场”里积极、自主地参与游戏了,当教师来到“梦想剧场”时,被眼前的热闹景象给镇住了:“播音总监”果果正在有模有样的安排小朋友表演。他按照节目表来请其他小朋友表演,表演唱歌的唱歌,用小鼓伴奏的伴奏,非常热闹。这时,新来了一位小朋友,刚坐下,我们的“小播音总监”就不让他闲着,帮他安排了表演,孩子们认真的表演,绘声绘色的演唱,有节奏的小鼓伴奏,真的很出色。

班级“梦想剧场”的发展、完善是不断尝试的结果,是幼儿积极参与、自主管理的结果,从被动游戏到主动管理,也是幼儿社会性不断成长的过程,“梦想剧场”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梦想”成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