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区域建构美术活动
作者: 唐思佳摘要: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使之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学习型区域;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117-001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1.内容选择的问题
区域活动跟主题活动是相互结合的,我们可以分为主题进行前期、中期、后期。在前期,孩子们常常会不知道画什么;中期,内容有了,而且很丰富,但是能否完成,完成的质量怎么样却成为了问题。在后期,则出现了倦怠,常常失去绘画兴趣。
2.材料提供的问题
美术区域,我们一般都是为孩子提供一张白纸,然后让他们根据主题进行绘画,他们能否在一堂课中完成,或者是完成后的效果是否与预期的达到一致,是我们比较少会关注的。这也导致了部分喜欢绘画的孩子,他们的绘画技巧越来越出色,不管是画面的布局,还是颜色的运用或是涂色的方式都非常的娴熟;相反,一些不爱画画的,则很少会去选择这个游戏,后果就越来越糟。
3.指导方式单调的问题
在美术区域中,由于上述问题,很可能会给我们的指导带来一些客观难题。其次指导本生也存在很多小问题,例如形式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幼儿扮演着倾听者,旁观者,被评价者的角色,这就完全失去了以“幼儿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策略与方法
(一)区域内容的选择是关键
主题活动下内容的选择对于主题的丰富、提高和孩子兴趣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根据主题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分类方法,我们通过前期生成性、系统活动延伸的方式来解决。
1.生成性的区域内容
主题的生成本身是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兴趣、需要。在主题前期,我们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提前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观察、捕捉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例如在主题“我们在春天里”,在主题开展前期,孩子们对于春天的知识知晓的比较单一,他们可能想到的可以画下来的东西比较少,教师利用饭后散步的时间,带孩子们在学校里走走,用语言传达给孩子们春天的生机。“小草开始发芽了,有些还是干枯的黄色,有些地方则已经长出了嫩绿的小草。小水塘边黄黄的一朵一朵的迎春花正高昂着小脑袋,告诉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柳树长出了嫩嫩的小芽……”这些简单的语言都能为孩子们的前期绘画提供素材。
2.系统活动性区域内容
主题活动中的系统活动支撑着整个主题的发展、提高、延伸。它是孩子们绘画内容在中期的主要来源。我们应该以一种正确的姿态,将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有机的结合,把主题活动中没有完成的任务延伸到区域活动中。
在美术活动《春游》中,我们带孩子们带着画板走进大自然,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春天一角,将自己看到的真实美丽画下来,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只完成了绘画的一部分,涂色上或多或少有些来不急,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我们区域的一个延续作用,让孩子们完成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个提高的作用。
3.拓展性的区域内容
拓展性的活动是指孩子们在主题中就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的任务。拓展活动在区域活动内容的后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孩子们本主题绘画内容的一个提高阶段。在区域中开展拓展活动,孩子们可以在绘画尝试中学会合理构图布局,恰当的发挥自己想象力进行绘画。
(二)材料的提供要“活”起来
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操作的对象,是幼儿美术发展的媒介。如何让材料成为一个有层次,有价值,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有效媒介,是教师影响幼儿美术发展水平的策略之一。
1.教师预设活动材料
为了使我们的绘画能够更有效,更好的为孩子服务,我们精心设计每人一本绘画册。这个画册的灵感来源于一个不太爱绘画的孩子。一天中午,我发现大家看的书都是从家买的新书,只有他拿着一叠乱七八糟的纸,我翻阅了一下,上面大致可以看出是植物大战僵尸中的人物。我就询问他这是什么。他说“这是我自己做的书,我寒假在家画的,上面有植物大战僵尸的故事,看这是玉米战车,这是土豆盾牌。”虽然画的不好,却真切的记录了他一个寒假绘画的成果。我不禁想到,如果孩子们在校的绘画也能够收集成这样的一本书,那他们绘画的成长过程不是清晰可见吗?那么有了这个创想,就需要我们插上翅膀,一双能够真正起到提高绘画兴趣和水平的翅膀。
2.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灵活的调整材料
材料刚刚投放进去,教师进行的只是一个预设,在逐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孩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再加工。追求在材料的使用效果和幼儿参与度之间达到共同发展。
例如在投放纸质材料后,孩子们的兴趣可能一时会被吸引住,但是仅仅增加兴趣还不够,关键还是要增加孩子绘画的能力,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内容是否出示范画,范画的选择、如何再次增加孩子参与的兴趣,都是教师要灵活调整的。
(三)适当的评价发挥更大价值
1.一是幼儿评价
陶行知提出: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在评价的过程中,先给孩子观察的时间,然后请他们来评价一下作品,激活幼儿的经验和思维,让他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例如在《装饰蝴蝶》的评价环节中,老师选取两类作品,一类是装饰的符合要求的美的作品,请孩子说说美在哪,有一个孩子说“她的颜色涂的有变化,从深红到淡红”。孩子所说的正是颜色深浅上的搭配,“那么除了红到粉,你还知道哪些颜色是有递进关系的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孩子们增加了对于颜色的认识,也会在欣赏和讲述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色彩。
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能很好的抒发孩子强烈的表达欲望,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二是教师引导下的群体评价
新《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教师指导下的评价,孩子们能够发现在绘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的促进绘画技巧的提高。
学习性区域下要增加孩子的绘画兴趣和能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实践、反思。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断的去观察发现问题,然后在实践中寻找解决方案,才是真正的从孩子出发,为孩子的绘画兴趣和能力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