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教育
作者: 范威摘要:学校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管理,没有一个非常固定的模式,统一的标准,对待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同的方式,才能张扬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培养出各具特点的孩子。本文从教师、家庭、孩子三方面的成长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给出学校管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校;教师;家长;孩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007-002
最近,一份1934年制定的《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简称《大纲》)再度在民众的心中掀起波澜,成为热贴。这是一所按照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办学的乡村小学。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从前的教育是“读死书,读书死!舍书本外无教育,所以造成许许多多‘书呆子’。现在要从整个生活出发,过整个生活,受整个的教育。”
《大纲》分四部分:一、经费;二、生活;三、环境;四、口号。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第二部分,亦即最有特色的“生活”部分。此部分由下列五项“生活目标”——1.康健的体魄;2.科学的头脑;3.艺术的兴趣;4.生产的技能;5.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事实上,正是这缺一不可的五项目标最终成就了一个身心健全的人,这份大纲可以称作是80年前的素质教育的典范。
1934年距今已八十余年,也许我们可以把这份大纲看成是八十年前的“素质教育”。1935年10月10日,正当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14名新安小学的学生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组成“新安旅行团”,由校长汪达之带领,从古城淮安出发,历时17年,足迹遍及二十二个省、市,行程5万余里,开展修学旅行,宣传抗日救亡。它也是三十年代信奉“教育救国”一代知识分子所做的教育实验。还值得一提的是,透过这份大纲,能看出制定者试图由此来建构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个人与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等关系的良苦用心。
这一份《大纲》,作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每一名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校长,都应该思考什么工作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我思考多年,并且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思想的管理,其次是行为的管理、行政的管理。一个学校的品牌,团队的打造,不是靠校长的权威和行政命令去解决,是靠校长与教师、家长、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建立的。
一、学校管理与教师成长
教师是管理中的第一要素,教师的素质是决定学校兴衰的根本。引领教师成长,促进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一是建立共同的愿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去一所大学招聘老师,我们给前来应聘的应届大学生面试中有一道考题:你来我们学校的目标是什么?很多应聘者都是慷慨陈辞,当一名优秀的园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其中有一位同学的回答让我记忆犹深,并且成为我多年来学校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那位应聘者回答:尊敬的主考官,从上学开始,读到本科毕业,我花了16年时间,一直是父母在养活我,从现在开始我要养活自己,同时要赡养父母,将来还要养活孩子,你们放心,我肩上责任重大,我会好好工作,当一个好老师,当好榜样,因为我的学生将来也会像我一样,生生不息将自己肩上的一份责任传承下去。结果,自然我是录用了这名同学,现在他已经成为我们学校的教学骨干。
学校的管理与教师的成长要有着共同的愿景,这样,学校才能和教师一起得到成长。共同愿景,我们都能理解,是学校的目标,对于学校很重要。没有共同愿景,学校很难做出成绩。很多学校,不是缺共同愿景,每个学校都有,但缺的是怎么去建设。怎么变成教职员工理解的一种任务,成为教师教育价值的追求。这位新人职教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成长了,这个集体,这个团队,这所学校才有希望。一个校长能不能把一个共同的目标化成教师可以理解的,并把它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这才是管理水平的体现,更能检验一位校长的办学能力。
我们为每一个教师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制定进修计划、方案,分三年、五年短期规划,十年、二十年长期规划。从生活上,工作上多方面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有专门的成长跟踪小组负责规划实施,一年向教职工大会通报一次,让教师在尊重和关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二是积极营造教师成长氛围。教师的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一致后,我们在教师的业务提升上下功夫,通过树典型,抓骨干,打造名师、骨干教师,树立典型,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教师共同成长。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活动中成长提高。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校级领导一人帮带一名中层干部,每名中层干部帮带五名年轻教师,同时,校领导每人还帮带一名后进教师,并列入个人年度目标考核,作为评优评先指标之一。抓住教师成长中的每一个进步点,进行激励放大,捕捉教学活动的每一个闪光点,引导教师前行,通过每月一次说课活动,每学期一次年级比赛,每学年一次全校大比武,掀起教学上比学赶帮热潮,推动学校教学活动有声有色进行,同时为广大教师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是铸造师魂师德大厦。一个好教师,不仅仅表现在具有优秀的业务技能上,更需要德艺双馨,德甚至比艺更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企业里的产品,产品它不说话;也不是面对成人,成人有成熟的思维;面对的是孩子,一个还没成型的产品坯子,教师是一个特殊工匠,不仅要教其学习技术,更要能塑造其健全的人格,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是学业、身心的全面发展,光有分数是不行的,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心中必须要有一片海洋。
我们充分利用教师例会进行行为规范学习,半学期通报践行师德情况,每学年总结大会表彰师德典型,不唯升学率、分数排名论英雄。同时,在校园里设立师德光荣榜,表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并列入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聘用的重要依据条件之一。一旦有违规现象,实行一票否决。我们每学年还要举办一至两期师德报告会,邀请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师德楷模来校进行演讲、作报告,引导全体教师树师德、铸师魂,当孩子、家长心中信得过的教师,全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
二、学校和家长一起成长
学校教育、学校管理为社会服务,也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培养国家需要的建设人才;为家长服务,与家长一起,家校共同努力,教育孩子成人成材。
一是推进家长学校建设。
学校在每个年级成立家长学校,由家长推荐家长学校委员会成员,家长学校定期开课,年级定期向家长学校委员会通报教学情况。同时还不定期邀请政府领导、社会各界人士来校演讲,比如法律界人士、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来校为家长授课,让广大家长明白责任、义务,掌握教育方法,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艺术,更好地培养子女成人成材。
学校坚持每一次月考后召开年级家长大会,大会结束再开班级小会,但从不以成绩排名。只是通报年级一个月来的教育教学情况,同时针对一个月来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表现情况,向家长进行通报,并结合不同的阶段,提醒家长关注孩子发展和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每一次的年级家长会,均有学校领导参加并亲自主讲,同时接受家长的提问。班级小会,则侧重于针对各科学习方法的分析,学习状态的调整及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总结和疏理。
在家校互动交流活动中,我们还经常组织家长开展“家校共育子女”、“我的家教经验”、“与孩子共同成长”等征文活动,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良好沟通。在去年的组织征文中,有两位家长的征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的一位家长深情地对孩子说:我亲爱的孩子,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你可能是一株晚开的花,今天没有开放,或许是因你还没有准备好,我们不羡慕别人早开的艳丽,相信你一定会迎来花开的日子。即使你一直没有开放,但爸爸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浓荫蔽日,净化空气,美丽大自然。另外一位父亲在征文中写道:孩子,既然你愿意坐在一边为大家鼓掌,那么下次,请叫上我,我也想和你一起坐在操场一角,为场中的选手们鼓掌,当那个为他人鼓掌的人。这是素质教育播下的种子,发出的声音,应该说,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不是所有的家庭和家长都能有这样的真知灼见。但是,我们看到,家长们的观点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相信这种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春风一定会随风潜入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通过家校互动,大大地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形成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良好互通,学校从没有发生家庭因为学生与学校之间产生不愉快的行为和现象,大大地提升了教育成果。
三、学校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所真正的学校,一所让学生们记一辈子的学校,才是好学校,这个学校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因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春风化雨般的教导。这样的学校才是每一个校长追求的办学方向,办好这样的学校,是要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最简单的目标,是要教会孩子生活。
学会生活,这一份《大纲》依然可以称作为典范,而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也正在践行着这一目标。
康健的体魄,这是人生的立身之本,如果把健康比作“1”,那么,我们生活中其他如大学、工作、名利、地位、金钱等等,都是“1”后面的“0”,如果一旦“1”没了,后面的零再多,也毫无意义。我们学校从孩子进入初中、高中校园的第一天起,就特地开展生命教育一课。我们告诉每一名学生,我们经历过母亲的十月怀胎,才呱呱落地,从牙牙学语,到成长为少年、青年,父母倾注了无数心血。一株祖国的花朵正含苞待放,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无论在何时,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首先想到的应是保全生命,有了生命才有一切,才能不辜负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希望。有了生命基础之后,我们才进一步强调要求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为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强健的体魄,学校非常注重体育锻炼和劳动课锻炼,每一个年级段,要求每一名学生至少选修一至两项体育项目,培养成一生的运动爱好。同时我们在春秋季节举行体育节活动,充分展示我们的训练成果。劳动课上,我们开设校园劳动课,聘请专业的园艺师带领学生们修剪绿化,培育苗木,在劳动中获得生命花开的喜悦,达到健身强体之目的。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习,学习还须有科学的头脑。用知识武装大脑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我们优秀的教师团队,他们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设置教学班,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进行差别化教学,在确保教学任务正常完成的同时,对一些没吃饱的学生进行适当提升教学,让他们长处更长,让每一个脑袋对知识的渴求都能得到满足。
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积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生活是五彩缤纷的,艺术可以让生命更有质量,我们倡导每一名孩子都会一至两项艺术,陶冶情操,调济学习生活,我们在每个年级部开设各类艺术兴趣班,吸引同学参加,经常举办各类才艺展演活动,为学生的艺术成就展示搭建一个平台,活跃校园文化,学中有乐,乐中轻松学。学校的艺术教育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教育教学活动还要教给学生生产的技能。除了劳动课之外,我们经常组织户外、校外活动,走进农家乐,走进蔬菜基地,走进工厂,了解生产过程,参加劳动,体验劳动创造生活的辛苦和甜蜜,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的义工协会、志愿者团队,还经常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福利院,帮助劳动,锻炼劳动生产技能,奉献爱心,收获快乐。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育一颗博爱强大的心。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万千宠爱集于一身,个性较强,不懂得谦让。从入学开始,我们就开始有意识进行训练改变,以年级为单位,每学期组织开展徒步看家乡活动,中学六年时间,走遍家乡,在浏览家乡美丽风光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毅力。在活动中男女生互相帮助,班级之间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任务,在活动中丰富一颗自由、平等、互助的心。
定期邀请各个阶层的家长进校园开展演讲活动,让学生们充分了解父母从事的工作,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工作中付出的艰辛努力,每一场讲座,听到动情之处,我们都能看到会场上的孩子们眼含热泪,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
在我们校园广播节目中,有一篇配乐散文,我一直保留着,我经常打开来听一遍,每年都迎来新同学,我都会让广播室重新播放一遍。这篇文章名字叫《零度之爱》,作者是一名初二年级的留守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每一次回家,父母都要将家里冰箱包满饺子,以保证在他们上班期间,让孩子和奶奶早上能吃上饺子。这名孩子喜欢吃芹菜饺子,而芹菜到了夏天,不好生长,那种细嫩的芹菜市场上很难买,他的爸爸每一次都要跑遍小镇大大小小的菜场,买来芹菜,包成饺子,冰冻到冰箱中。这名学生在文章中写道:夏天室外的温度高达40度,爸爸顶着烈日,在大街小巷寻找那一抹芹菜绿,每每发现,都欣喜若狂,不问价钱,统统打包。而当看到那一捆捆芹菜和着汗水,包成了一只只如月亮般弯弯的饺子,在零度以下变成一只只冻饺子时,爱从此定格在零度,零度下保存的却曾经是高温汗水的浸润大爱。读来让人感动,感动于父母的爱,感动于孩子的懂事,感动于我们教育的成功。
每每看到一名学生经过中学六年的成长历练,学业有成,成功迈进大学,走上社会,就会想到他们六年前的一脸稚气,而如今已变得强壮、坚强、自强。在学生获得成长的同时,学校也得到了成长,获得了发展,赢得了社会的承认和肯定,这是学校管理无为而治,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