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牛津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作者: 郭瑞摘要:如何有效地开展语篇教学,提高教学成效,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而语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否能够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关乎到整个语篇教学的成败。本文按照读前、读中、读后的顺序,阐述了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帮助学生把握语篇主旨,了解语篇细节。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58-001
语篇是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好材料,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是很多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语篇教学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是教师的问题,它们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的思维常常从问题开始。因此,在语篇教学中设计各种有效的问题,带领学生走进课文,积极去体验、去探究,是提高英语语篇阅读效果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分别从语篇读前、读中、读后这三个环节人手,谈谈自己对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实践及思考。
一、Pre-reading——激发兴趣,进入语篇
阅读前环节的活动设计是语篇教学的基础,对于整个语篇教学有很重大的意义。
1.导入型问题
问题导入法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最广泛、操作也最简单的一种导入方法。它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紧紧围绕话题,通过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语篇与过去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加自然地导入语篇话题,并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Unit4 Drawing in the park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来导入课文:
T:Look!The pictures are about spring,Spring is a beautiful season,I can go to the zoo with my family,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
S:I can go to the park.
将话题引入到in the park上来,为进入语篇教学打好伏笔,利用提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巧妙地切入了语篇话题。
2.铺垫型问题
阅读前的活动不仅要激活学生的兴趣,还要帮助学生消除或减轻课文语言理解上的障碍。铺垫型问题就是教师专门针对学生理解语篇语言点而设置的问题,它的目的既是找出问题的答案,也是利用所设计的问题对语言知识点进行适当的铺垫,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难度,保证了语篇教学的整体性。
3.预测型问题
预测是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预测型问题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语篇插图、课文标题等后提出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2 Good habits时,我呈现了课文插图和检测部分的选项,T:Look!Who are they?What habits do they have?目的就在激活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对语篇大意进行预测,为语篇教学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While-reading——理清脉络,把握语篇
读中活动是语篇教学的主体部分,也是语篇教学的核心环节。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阅读,了解语篇大意,理清文本思路,进而获取文本的具体信息或细节性信息。
1.整体型问题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提倡让学生从整体角度学习和理解所学语言材料。整体型问题就是在整体呈现课文之前,教师根据完整的课文情节提出的具有概括性和整体性的问题。
2.脉络型问题
脉络型问题是在学生整体初步感知语篇的基础之上,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紧紧围绕课文的主线而设计的一些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语篇脉络的关键,是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语篇内容的前提。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2 What a day!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T:We read about Yang Ling’s diary,How to write a diary?First,we should write the date and the weather above,Yang Ling talked about the weather for three times,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all day?In the diary,we should also write some special things,What were the special things in her diary?这些问题层次分明,具有逻辑性,适应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有力地撑起了语篇的“骨架”,使得整个语篇脉络分明,帮助学生理清了理解语篇的思路。
3.细节型问题
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设计语篇的整体型问题和脉络型问题,忽略细节型问题的设计,使得设计出来的问题很“粗线条”。在语篇教学中还要设计细节型问题,根据语篇中的一些细小而关键的字、词、句提出的一些关键性、隐蔽性的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细读语篇,捕捉语篇里的细节信息,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语篇。例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2 Unit4 Drawing in the park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课课文内容更加准确把握,我设计了这样的细节型问题Can Tim draw them well?How do you know?帮助学生从文本表层走向了深层。
三、Post-reading——拓展运用,升华语篇
读后活动是整个语篇阅读教学的监测评估和升华阶段,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和运用。即在学生摄取语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交流各自的看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陈述自己观点、看法的机会,使知识的学习升华到语用的高度,有时候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2 What a day!时,读后环节我这样设计问题:T:How do you think of her day?这样就达到了回顾语篇,重构语言,有效拓展的效果。教师从课本回到生活,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运用语言,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