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课堂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作者: 马丽霞

摘要:颠倒课堂理念下,学生带着准备和思考进入课堂。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分别从小组合作实效性不强、局限性较大、讨论时间和时机较难控制这三个误区来谈对策,希望在颠倒课堂理念下,能更好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真正让学生快乐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颠倒课堂理念;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061-001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合作学习”教学理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旨在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作为一名英语一线教师,在近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渐感悟到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笔者就与大家来共同探讨。

误区之一: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问题:没有经过训练的小组是无序散乱的,合作的意义不大。表面上热闹,但是却没有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这就需要先训练小组,让每一个组员在多次反复演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首当其冲的是训练小组长。在多次授课及听课中,笔者发现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大于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经常是某几个人在表演,其他小组成员会互相推诿,或干脆拿来别人的探究结果,照单全收中耗掉学习时间,仍然是少数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小组学习经常失去了全员参与的真正意义。

对策:(1)进行科学分组,将班内学生分成实力相当的小组,组员的学习能力互补,组员的性格互补,组员间的关系融洽,并选出每组的领头人物,进行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2)完善课堂评价机制,特别是小组评价。通过小组加分,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需要全组努力,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全组增光添彩。(3)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探讨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及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英语课堂中,经常性的有“角色扮演”,笔者会带领孩子们畅游在英语小剧本的“海洋”之中。

误区之二:小组合作,应用课型单一化,局限性较大

问题: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教者喜欢把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应用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却忽略了小组合作学习应存在于各种课型之中。

对策:面对这样的问题,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会针对不同课型课例进行研讨:(1)新授课时的小组合作不应太多,低年级可以是两两合作,在词句的操练上进行合作学习;中年级可以是课文对话表演上进行小组合作,并提出表演时的星级要求;高年级则是在基于课本对话进行拓展时,需要小组间的合作探讨,来进行思维的激荡,进行多轮次的表演,不断复习巩固、运用旧知,达到“用英语来做事情”这样一种新课改的理念。(2)复习课时,可以将小组合作体现在“检测反馈”过程中,通过组内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词句过关…‘默写过关”等,让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查漏补缺”。(3)练习讲评课,可将小组合作进行某几项习题的核对,由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如果遇到大家都拿不定主意的,可以标注出疑难点题目,由一人进行当堂反馈,寻求其他组及老师的帮助。

不管课堂的组织形式如何,始终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能清楚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学习的主体,要真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颠倒课堂理念下,只有多方面尝试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从而真正的成为会学习,懂合作,有能力的新一代。

误区之三:小组合作,讨论时间和时机较难控制,存在浪费性

问题:在平日教学中,笔者往往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来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而不是从小组合作内容的难易度,这经常会因为任务简单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浪费,也有时会因为任务过难,时间不够用,只能匆忙了事,草率收尾。这样既浪费了课堂宝贵的学习时间,又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养成不良习惯,认为老师只是在走一个流程,会与不会最后总会出个结果,所以学生们总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偷懒与应付的情绪,而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就难以保证。

对策:(1)教师备课时,始终心里要有学生,备课时问题的设置要明确具体,对于简单问题,只需要指名回答的话,则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这无形中为课堂教学保证了时间。(2)控制每堂课上的小组合作次数:小组合作次数多不代表就是好课。常态下的课堂,1-2次小组合作是最有效的,将合作放在最需要的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3)强化小组合作机制:让学生熟悉组内合作规则,在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合作学习较成熟的做法是:小组内弱者先发言,强者补充,共同形成结论,代表发言,他组评议,教师点拨引导。

颠倒课堂理念下,关注教与学是新课改的基本课题,也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促使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最大程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思考状态以及学习方式。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觉得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多思考,不被假象所迷惑,不追求所谓“时髦”,静下心来,走下讲台,弯下腰,参与学生当中,倾听学生的心声,进行思维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解放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教学变革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定是“最会学习的学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