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为什么而读

作者: 方瑶姮

摘要:阅读,为何而读?为传承,道法自然。为厚积薄发,求索返璞归真的境界。为修性,格物致知,融会贯通。为事、为人、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阅读。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命承载的形态。

关键词:阅读;传承;君子;修身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062-001

阅读治学为人,关键在于阅读,历史上讲治学、讲阅读经典的很多,大师辈出,发人深醒。今天赘述“阅读为什么而读”,想来,还是得从经典讲起,为其首要者,要开列书单,肯定是荀子的《劝学》篇,建议无论哪一位学子,都应该反复背诵并熟记之。

阅读浩如烟海的典籍,为的是传承。

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并有所发展。为文开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即道明阅读治学为人中“传承”的重要作用。

阅读使人的秉性,遵循“道法自然”的最基本要求。

阅读过程中,有传承,也有发展,可不能由着性子来,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和规律,“道法自然”而不能违背之,这才是阅读治学为人的最终目的。荀子通过木匠最基本的活计,讲究“木受绳则直”,来对照和反观读书人,只有“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真正学到做人的规矩、自然的法则,讲究人伦秩序,才能做到“知明而行无过矣”。美君子,正是通过阅读治学为人,做到有德行、有操守,在权利私欲面前不会有邪念,不会随波逐流,有着坚定毅力和信念,又不呆板,做到能够随机应变。荀子通过《劝学》篇,阐述阅读治学为人,就是要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才干,修养品德气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树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更要求贤若渴,善于求教和教人;通过“活到老、学到老”,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讲到这里,阅读为什么而读,似乎跃然纸上,至少呼之欲出了,实则不然。讲到阅读,我们还是必须讲一讲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述的读书治学三境界,方能真正明白为什么而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对上述三个境界的解释,最简要的撰述是“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进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有一得。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用现代话来概括,就是要通过博览而厚积薄发,要通过思索比较而有所得,要达到返璞归真而追求“美”的最高境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通过看书、读书,博览群书,读读《论语》《庄子》,看看英国的莎士比亚,俄国的普希金,德国的歌德,闲暇时间荷塘月色下背背唐诗宋词元曲,其要义在于“登高望远”,能够振聋发聩,醍醐灌顶,敞开心扉。

当下,静心阅读已然成了奢侈品,想求而难行。

除了年级课本和复习考试资料外,学生期间,很难挤出“须臾”时间来大声阅读,而影视等全媒体的快餐文化,更是对青少年学生群体有着极大诱惑力,其愉悦的情节、懒散的文字、桀骜孤僻的性情,已经或多或少遮挡了深度阅读经典的习惯养成,更重创了民族精神传承,泯灭了坚守道法自然的个性追求。不知不觉中,徘徊在“尽信书”、“尽信全媒体音像浮华世界”的娱乐境界,耽于武侠、言情的桎梏。

脱离枷锁,阅读达到“欣赏”的深度,需要不浮躁,不怠慢,缺一不可。

不浮躁,正如《劝学》中所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专一用功。”

不怠慢,要求“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待人接物要恰到好处。“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欣赏,不单纯是阅读文词造句,不单纯跟着人物情节,悲喜忧伤,而是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陶醉于美文的酣畅淋漓中。

阅读就是“格物致知”的过程和方法,终极目标是认识和反观自我。《礼记·大学》所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阅读需要有客观公正的见解。比如读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山水之中,读出居才傲世。屈原《离骚》香草美人辞藻中,读出爱国之情,耿直愚忠,国终遭亡。

阅读要求融会贯通,要求思索和理解。实际上就是阅读治学为人所需要的精神和胸怀。《劝学》中说:“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王国维先生更是以三句诗,晰出读书所需要的三种情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要耐得住寂寞,心无旁骛,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毫不动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要读得废寝忘食,探索到老,知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道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要超越自我,超然物外。

阅读如同听江南的雨,是一种快乐的享受,是悠闲的生活。古罗马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摘引了这样一句名言:“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生。”我们《左传》中更是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之说,实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标准。阅读是人生的精神依托,是浮躁的时代静下心来有所坚持的选择,是享受沉思的快乐的方法,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要求。

阅读应该为文而读,为事而作,为人而学,平心静气,淡泊明志,不懈求索,我们共同努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