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活、智、美,演绎课堂和谐乐章
作者: 梅娟摘要: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积极创设自由宽松的教学情境,让“爱”在课堂里流淌,让“活”在课堂中生成,让“智”在课堂里整合,让“美”在课堂中呈现,弹奏好课堂美妙的乐章。
关键词:演绎课堂;爱、活、智、美;和谐乐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067-001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如一曲和谐优美的乐章,而教师则如一个乐手。如何在课堂上拨动孩子的心弦,弹奏好课堂美妙的乐章,给师生双方以身心的愉悦?纵观当前语文教学,我认为演绎课堂和谐的乐章无外乎这样四个音符:爱、活、智、美。
一、让“爱”在课堂里流淌
爱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特级教师于永正有一次上课时,遇到了一位叫祖庆涛的留级生,他读书一字一顿,费了好大劲才把一课书读完。上课了,小庆涛木然地坐着;课间,他独自坐在位子上呆呆的望着天花板,不与任何人讲话。于老师决定帮助庆涛挺起胸膛来。于是他特意安排了这样一节作文课:首先,请庆涛的同桌向大家介绍庆涛同学,先说外貌特征,再介绍庆涛怎样助人为乐——主动借给他橡皮,为他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接着,请其他同学先介绍自己,再说一句欢迎庆涛的话。然后,请庆涛对全班同学说一句话。最后于老师要求大家写一写《我们的新同学——祖庆涛》。从于老师的这节课里我看到了老师对孩子尊严保护的巨大价值。课堂上让我们把“简单”、“粗暴”、“训斥”这些词汇从大脑中剔除,把平等、爱心、交流写在心中,把孩子当成主人,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二、让“活”在课堂里生成
“活”的课堂,学生探求欲、表现欲旺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气氛融洽,课堂上不断生成,不断发展。打造“活”的课堂,我们可以从这样四个方面入手。
1.课堂上活用教学材料
深入理解教材和独到地处理教材是“活”的教学的基础。那么如何在课堂里“活”用教材呢?一是要选准突破口。二是敢于取舍。三是从学生问题出发。四是合理补充材料。
2.课堂上“活”用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策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一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二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是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如音乐熏陶,图画再现,分角色表演及运用现代媒体,都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3.课堂上“活”用教学语言
鲜活的教学语言,是一束赏识孩子的灵光,它指明了学生前进的方向,渗透着学习的策略,传递着人文的关怀。在这样的语言激励下,孩子们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课堂就能真正“活”起来。一是激励性语言。教师针对学生正确理解的肯定和赞誉,让学生把深入思考以期得到老师独特的赞美作为一种学习的动力。二是引导性语言。当学生出现理解错误时,教师应运用恰当语言巧妙引导。三是熏陶性语言。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课堂。当学生的语言比较平淡时,教师可以恰当补充,使语言更富有文学意味,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4.课堂上活用生成资源
动态的课堂,不时会出现老师所未预见的各种情况,恰当而巧妙地利用这些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这是教学中“活”的源泉。一是利用学生的理解幼稚。有的孩子课堂上对问题的理解也许是幼稚的,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幼稚的答案,进行深化。二是利用学生的理解错误。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激发其他同学以及出错的学生本人进一步思考,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有效。三是利用学生独到见解。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让学生发表独到见解的环节,对学生表达的有道理的独特见解应予充分肯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三、让“智”在课堂里整合
当前,研究性学习的课堂理念倡导把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改变学生只是单纯从书本学习知识的传统,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了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点燃同学们头脑中智慧火把的学习,是充分发掘学生知识潜能的学习。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去研究、探索的热情,诱导学生对社会和知识进行感悟、体验、理解,让学生这支“有待点燃的火把”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放射出“智慧”的光芒。
四、让“美”在课堂中呈现
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还离不开一个“美”字。
1.课堂呈现着五彩缤纷的“风景”
语文就内容说,有“有我之境”的境界美,有“郊肥岛瘦”的典型美,有忧愤深广的悲剧美,有主客观交融的意境美,有“上下求索”的人格美,还有使人折服的理性美等等;就形式说,有结构精巧的和谐美,有千古传诵的语言美,有句段篇章的组合美,有悦人心目的节奏美……真是美不胜收。墨香飘逸的语文教材就像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教师就像一位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跋涉攀登。他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形成浓郁而强烈的美感力量,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
2.课堂活跃着栩栩如生的形象
语文教师具有采用语言手段和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头脑里形象活动的本事,能够调动起学生头脑中产生想象、联想,再造和创造出课文用语言描述出的各种形象的活动,能够让课文的语言符号完全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形象,甚至生成比课文语言符号更生动丰满真实和动人的形象。如《军神》《虎门销烟》《钱学森》《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3.课堂流淌着热烈奔放的情感
课堂是流动着热烈的教学情、学习情和各种丰富细腻的情感场。教师怀着对语文和语文教学的深深的爱,怀着对学生的喜爱,去讲授他心爱的语文,用富含情感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去引领学生感受、体验、领悟认识课文所富含的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人性美等,去感受体验课文用语言表达的各种人类丰富情感。如《月光启蒙》的母爱绵长;“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豪迈气概;“慈母手中线”的游子情怀……
总之,我们教师只要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积极创设自由宽松的教学情境,让“爱”在课堂里流淌,让“活”在课堂中生成,让“智”在课堂里整合,让“美”在课堂中呈现,就一定能让和谐优美的乐章回响在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