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作者: 高远

摘要:大学生理论社团是宣传党的理论政策,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艺术院校由于其专业知识的特殊性,大学生理论社团的独特作用更值得探究。本文试图从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发展的现状、重要价值,探讨促进理论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新愿景。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现状;重要价值;新愿景

中图分类号:G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143-002

艺术院校大学生个性明显、崇尚自由,对于传统教育理念、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意识相对淡薄,开展既能够发挥其专业特长、又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独具特色的社团活动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在学习和宣传党的理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跃校园文化、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干部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将其形象地称之为“红色社团”。本文以1000名艺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针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的现状、重要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促进理论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新愿景。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高校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其鲜明的自发性、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等特点,成为大学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大学生理论社团成员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是大学生学习、研究理论的一个舞台。它与主流思想观念保持高度一致,先进性是其重要特征。社团成员绝大多数都是本校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论优势,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中央、学校党委的各项决议,密切联系广大同学,在同学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理论宣传活动,向广大同学宣传党的重要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发挥了表率和纽带的重要作用。

2.大学生理论社团工作开展规范化、有序化

学生理论社团能够密切关注时事,围绕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以学生喜闻乐见、同学参与热情高的形式开展活动。例如南京艺术学院大学生理论社团开展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专题交流会、“课外研习讲坛——2015两会精神学习”等,理论社团已经成为了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

3.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长效机制、活动内涵、品牌创新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访谈中发现: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发展至今,显现出一些问题,如观念、模式、体制都成为制约社团发展的瓶颈。从内部建设来看,艺术院校理论社团发展缺乏长效机制。从活动设计来看,活动内容缺乏深度和层次。如何更好的提高理论社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高校间理论社团的交流与合作,作为一个紧要课题,值得探究。

二、推进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的重要价值

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它的建设和发展对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艺术院校加强思想引领的客观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吸引力强的学术、科技、教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建立和活动的蓬勃开展,正是在践行让学生“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的具体表现。

理论社团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凝聚青年、武装青年、培育青年的重要途径,有力地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2.艺术学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艺术院校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内心情感较为丰富、细腻,富有激情,热爱祖国,心怀梦想,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成才愿望强烈,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近年来,艺术院校生源人数逐年增加,高考录取文化课的分数相对偏低,文化课基础成为艺术院校大学生迈人大学校园理论课学习的薄弱环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专业课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之相对应的是,学生对思想理论相关课程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大学生参加社团的最初动机往往是出于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他们通过在社团中的自我学习和相互教育,语言表达、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大学生个体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丰富学生内心世界、提升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

3.理论社团的发展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有力组成部分。艺术学院大学生理论社团对其他社团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对学校文化氛围的形成,学校历史传统的构筑,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目前有学者提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拓宽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造就大学精神为着力点,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落脚点。推进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三、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发展的新愿景

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以其特有的形式,给校园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笔者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积极寻求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1.强化理念,完善制度

每个社团的发展都应该有自己的理念和精神文化,这是一面旗帜,指引着社团的长期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是“以人本”,为更好的推进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需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不断创新社团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社团发展的长效机制,把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成为一个鲜活的思想交流平台。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强化品牌项目化建设,尝试推行社团管理项目化机制,引进竞争,完善激励,加强交流,激发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内部活力。社团成员要重视社团的文化积淀和内涵,重视经验的积累、制度的长期建设。如多数艺术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制定了社团联合会章程和管理办法,建立了社团指导教师聘任及骨干成员培训制度、社团注册制度、活动申报检查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把社团活动纳入学校管理,促进社团常态化、规范化发展。

2.提升内涵,创新发展

社团的生命力在于社团文化,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在发展中要秉承传统优秀的社团文化,充分重视“活动内容引导”的特点,不断提升成员的文化素养、打造“精品文化”,走“特色化”和“品牌化”的创新发展道路,以永葆理论社团的魅力。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突破瓶颈的有效方法是强化社团自身“学习型”内涵建设,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结合思政课堂教学的难点、同学们关注的热点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通过“自发性组织、自主性学习、自觉性实践”的活动方式,寻找用科学理论认识世界、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切实研究并解决学生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吸引、凝聚更多的学生参与,进而引领更多的学子关心国家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社团真正成为学生们成长的“精神家园”。

3.积极实践,扩展外延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现实、关心社会、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积极提供实践平台,强化服务意识,帮助大学生理论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不断寻求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南京艺术学院团委通过建设大学生暑期实践平台,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下企业、进社区、访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宣传科学理论,增强应用能力,深化思想认识。社会实践中,祖国灿烂的历史文明、优良的革命传统、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成为教育资源,莘莘学子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把自我与人民、民族、国家、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服务群众,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规范管理,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工作创新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为把学生社团纳入“德育一体化”育人体系之中,整合学校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共青团和社团联合会组织具体管理,学校、学院共同关心的社团工作管理格局。如鼓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注重发挥社团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优势,加强学生干部思想理论教育和管理能力培训,依靠学生骨干做好社团工作,使学生骨干成为上下沟通、体现学校育人工作思路和意图的纽带;充分利用新媒体,多渠道加强宣传,开通微信、微博,及时报道已经开展的活动,在国家大事或重要纪念日前夕,推送相关高品质文章,或以漫画图说的方式让道理“变活”,通过内容丰富、形式鲜活的社团活动,形成集学习、宣传、研究、实践为一体的新格局,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加顺畅地内化于学生心中。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本文希望以点带面,通过大学生理论社团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而实现辐射带动规模,为学生施展才能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建构社团文化,培育大学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和激发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努力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成就青春梦想,成长为德艺双馨的一流艺术人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