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作者: 刘辉摘要:目前我国大学阶段英语教学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专门用途英语和内容依托教学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这次历史性转型的核心。论文分析了此次大学英语教学转型将给后续的专业英语教学带来的冲击,结合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并就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相应改革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内容依托;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146-002
1.引言
进入21世纪,为了应对全球化经济以及各领域频繁的国际交流,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英语教学改革。对高中阶段英语水平的要求有了大幅提高,然而,由于大学阶段英语教学改革的滞后,造成了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的重复。“对照教育部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制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我们就会发现无论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诸方面都基本接近甚至雷同(蔡基刚,2010)”。结果大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因内容重复而引发的学习自满和懈怠情况(戴炜栋,2001)。
章振帮(2003)教授认为,“在中学阶段,只要英语师资合格,教学安排合理,教材、教法得当,学生努力奋进,一般可以在普通英语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有这样的英语基础的中学毕业生上了大学,应该可以直接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而不必再学普通英语。”
因此,复旦大学蔡基刚(2011)教授指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就是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分科英语教学,目前就正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时期。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也指出(孙有中等,2011),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心都应该及时向专门用途英语做出调整。认为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中国外语界应该高度关注对于专门用途英语和内容依托教学两个领域的研究,积极大胆地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实现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历史性转型和升级。
可见,大学英语教学目前正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型,从基础英语转向以各个专业的专业知识为内容依托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或学术英语(EAP)。这种转型符合教育部的指导思想,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同一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签署的高教司[2007]1号文件,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那么作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专业英语”课程,又该如何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是我们在探索大学英语教学转型的同时应该解决的重要课题。
2.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各高校现有的专业英语课程是继大学英语课程的基础英语教学之后,以专业知识为内容依托而进行的英语教学,它“是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在今后的专业岗位上顺利获取和交流专业信息能力的一门课程”(蔡明山等,2008)。专业英语课程的性质就是ESP教学。“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可分为公共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两大类……专门用途英语依据语言最终使用目的和语言环境的不同又可再分为职业英语和学术英语。我国本科院校的专业英语属于学术英语范畴,它是与特定专业学科密切结合的一种学术英语……其特点是英语语言+科普知识+专业内容”(王能利等,2009)。
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英语词汇及专业英语中一系列特殊的表达方式,具备研读和翻译相关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能快速地阅读相关专业的英文文献,能从事相关专业的英语翻译,能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能较熟练地用英语进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或为随后的双语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刘艳凤等,2011)。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通常被分为不同的阶段或层次,比如“我们将专业英语分为专业英语Ⅰ和专业英语Ⅱ两部分。专业英语Ⅰ为基础部分,是结合专业基础内容的学习,包括专业词汇、句子段落的翻译和阅读……内容覆盖面具有一定的广度,以计算机基础型的专业文章为主……专业英语Ⅱ是专业英语Ⅰ的延续和提高……让学生去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软件领域的最新发展”(毛宏燕等,2011)。
当然,实际上各校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情况并不理想,首先,专业英语教学在很多院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据统计,全国有58%的高校未能把专业英语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列。即使在同一所高校,各个院系专业英语课有的开、有的不开。即使开设了专业英语课,也是选修,专业英语课课时数都很少”(蔡明山等,2008)。笔者所在学校各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学时从40到80不等,从考试到考查、开卷到闭卷不等,在与专业英语任课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至少有80%的教师没有带专业英语的意愿,完全是被硬性安排的,因此也没有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任何储备,当然更没有形成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
正因为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任课的随机性,教师对专业英语教学缺乏投入与潜心的研究,造成课程教学模式的落后与教学方式的单一性。“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学校对材料专业英语的教学基本采用阅读加翻译,或是直接由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学生记笔记的教学方式”(皮锦红,2008)。笔者在所在学校专业英语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都是以这种方式上课,有的甚至让学生逐句翻译,而学生则直接参考书后的译文读出。这种状况使专业英语教学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课程形式,根本无法达到其教学目标。
蔡明山等曾对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进行了有关双语教学的调查,“有76%的学生说听不懂”(蔡明山等,2008)。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专业英语教学的效果,学生并未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为专业双语课程打下基础。
2.2大学英语转型对专业英语的冲击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无论是EAP还是ESP,都是基于各专业的学科知识来进行。“EAP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英语”,“ESP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开展他们专业和岗位的工作”(蔡基刚,2012)。从以上对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大学英语教学的这次转型必然会与现有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有一定的重复,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英语的这次转型就是将专业英语教学阶段的部分教学任务提前,结果必然会给专业英语教学造成冲击。因此,如果不能同时对专业英语的课程要求、教学目标等做出相应的调整,解决好二者的衔接问题,必然也会造成21世纪以来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之间的重复现象,从而陷入同样的尴尬境地。
3.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3.1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教学目标
鉴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结合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笔者认为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应该突出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学术能力。其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大学英语ESP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专业文体材料的学习,使学生在进一步扩大专业领域英语词汇和专业术语的同时,掌握阅读与翻译专业文献的能力,掌握用英语获取专业新知识、跟踪学术前沿的能力,以及在大量信息中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知识的能力,掌握用英语撰写专业领域学术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这样,较宽泛的专业基础内容由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完成,在专业英语语言分析、阅读技能、翻译技巧、写作方法、词汇讲解等方面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就能更多地侧重专业领域英语应用能力和学术能力的培养,使专业英语真正成为大学英语和双语教学的桥梁和衔接,确实为专业双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真正在双语课程中受益。
3.2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专业英语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该摒弃现有教材中专业概论性质的内容,选取反映各自专业领域最新学术动态和学术前沿的信息资料,比如英文期刊论文、文摘,以及专利、标准、技术合同、产品说明等实用文本等,使学生熟悉、掌握自己专业领域所需的各种文本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特点。给学生介绍各自专业常见英文期刊、网站和英文全文数据库,让学生学会英文资料的检索等,帮助学生把握专业最新国际学术动态,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探索,要求学生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或论文摘要、并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等。这些内容涉及先进的专业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真正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学术能力。
3.3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要实现专业英语新的教学目标,必须打破落后的教学模式和目前普遍存在的单一教学方式,抛弃词汇、语法加翻译的填鸭式教学,切实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可以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学习或研究任务的实践中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开发多媒体课件、使用国外专业讲座和学术交流等视频资料、以及合理利用丰富的MOOC资源等,增进教学效果。还可以建设专业英语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课程资源,丰富和加强学生的课外学习,并可利用网络的交流互动平台拓展学生的交流空间,巩固和延伸课程教学的效果。
3.4专业英语师资的培养
要想实现以上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一个最关键的保障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师资的培养。专业英语教师绝不能随机性地指派,而应接受专门的培训,进行专门的知识储备,使其具备胜任专业英语教学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具备很好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与能力,还要对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有深入的研究,并不断进行交流与促进,以保证专业英语教学的质量。
4.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势在必行,专业英语教学必然受到冲击,专业英语课程应该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进一步明确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使专业英语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我国英语教学各学段各行其是所造成的尴尬局面与资源的浪费,解决我国英语教学一条龙的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