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阶段古诗词的整合教学

作者: 凌芬

摘要:在学生与时俱进、面向国际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我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古典经书。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我们教师如何利用教材中有限的古诗词资源,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接受古诗词的熏陶?可以在学生已学习一定古诗词的基础上,尝试古诗词的整合教学,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丰厚的文化根基。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对比;整合;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93-001

经典诗文博大精深,营养丰富。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精心配方,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尝试古诗词的整合教学,让孩子更利于吸收这精神的母乳。

所谓古诗词的整合教学,其实是指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加深对所学诗词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了学习内容,还可以在整合中相互比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学生学得更有效。

一、同一题材,不同诗人的整合教学

选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通常以“古诗两(三)首”的方式出现,这两(三)首诗通常是同一题材不同诗人所作的。一般的教参作这样的教时安排:分两(三)课时完成,每一课时分别完成一首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安排不能不说是大大辜负了编委们的良苦用心,更谈不上有效教学了。有效学习,就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要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去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结论和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这样的同一题材的两(三)首古诗词,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

就比如在小学高年级的教材(苏教版)中,就选编了两首盛唐两大诗派之一“边塞诗”中的杰作——王昌龄的《出塞》和王之涣的《凉州词》,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及写作题材等有较多的相同之处。教学时,可以把两首整合在一起,作对比教学。首先屏幕同时出示这两首诗,在对照注释自读、指导朗读的环节后,接下来的环节可以做这样的处理:圈圈划划,思考,这两首诗有何相同之处?学生可能会找到如下几处:汉时关——玉门关;万里长征——万仞山;度阴山——春风不度;度阴山——万仞山。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寻找规律,让学生对边塞诗中常出现的一些“意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不能以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同一诗人,不同风格的整合教学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学习者能在学习新知识时,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要和所学习的有意义的材料结构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的作品在小学生必背诗词中量较多,可以在边学习新诗边复习旧知中进一步品悟。如在教学杜甫的《春望》时,可先安排学生回忆学过的杜诗,学生可能会有如下的答案《绝句》《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望岳》……教师可以相机介绍这位因为心情愉悦而眼中皆美景的杜甫,这位因为饱经世态冷暖之后在他乡遇故友而伤春的杜甫,这位细密感受无声春雨的杜甫,这位有着盛唐士人的狂放精神和开阔胸襟而“一览众山小”的杜甫……让学生对杜甫有一个丰满的认识,对杜诗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的“诗史”性质有一个感知。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我们去引导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搜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这也符合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同一作者,不同词牌的整合教学

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教学古词时,可以根据同一作者,不同词牌的词的整合,更好地引导学生体悟意境美,感悟诗情。

比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与《清平乐-村居》是同一作者,不同词牌的两首词,在教学时,我首先复习旧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配上委婉忧伤的、深沉的音乐朗读,与学生一起回忆辛弃疾其人。再放不同风格的音乐朗读《清平乐村居》,体会“菩萨蛮”与“清平乐”这两个词牌的不同,可以让学生对不同词牌的不同意境有一个直观感知。而且可以在比照教学中,为把握后面的主题作铺垫。正如王国维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不能孤立地理解辛弃疾写这首词的心境。辛弃疾这个死前还喊“杀贼”的爱国词人,看似安居乐业的他,心中是思战争之“危”的。他所看到的村居,对他会有怎样的刺激和折磨?教师可在最后的环节再次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这两首词,让学生借个阶梯来体悟词人的“居危思安”,对这位爱国词人的作品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古代诗歌,意蕴深广,我们通过古诗词的整合,可以更深切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更真切地感受古人对大自然的讴歌,对人生社会的思索,从而获得某种启迪与感悟。

四、同一意象,不同作品的整合教学

古诗词中的叙述、描写、抒情有很多相同(或相类似)的地方,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山、石、水,花、草、树,喜、悲、愁……中引导学生领悟、体味我国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小就熟悉传统诗文的“基本意象”,如望月思乡,摘柳赠花,惜春悲秋,模山范水……

毋容置疑,学生与时俱进、面向国际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我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古典经书。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我们教师可以尝试古诗词的整合教学,但这决不是简单地一篇带多篇,以量多取胜,而是在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意境、情感及语言特色的基础上,精选有关诗句、诗篇,有机地融合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印证,相得益彰,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更有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