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生活常规管理的有效策略
作者: 潘菊红摘要: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复杂而具体的,认真做好小班生活常规管理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班级常规管理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运用有效策略提高管理实效。
关键词:小班生活常规管理;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109-001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复杂而具体的,有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生活常规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细节。目前幼儿生活常规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针对那些问题,笔者提出一些比较有效的策略:
1.榜样作用与行为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如今幼儿园的孩子娇气、任性、自我服务意识不强、动手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幼儿以上的种种坏习惯,教师总是以说教为主。要么以命令的语气指责幼儿:“以后不准……”今天记住了,明天就忘记;要么则是长篇大论的道理:“应该这样吃饭,那样才能……有……好处。”小班的孩子能听明白吗?
小班幼儿的思维模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的生活经验又有限,说教的方法很难起到作用,只有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及学习和模仿的兴趣。行为练习的目的在于强化幼儿良好的习惯。常规教育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常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常规变成幼儿实际的、自觉的行动。教师可以先为幼儿找出一个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鼓励其他幼儿进行模仿行为练习。
2.情感诱导法
情感诱导法是利用幼儿的心理、情感的变化采用的一种方法。平时班里的图书椅子因小朋友的不爱护而损坏了,大多数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的教育批评,以为只要批评孩子了,他就知道错了,就会改,可小班的孩子在批评过后,一转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对于小班的孩子可以利用故事、图书等文艺作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唤起幼儿良好的情感,帮助幼儿记住常规的要求。在教育幼儿爱护玩具的时候,老师通过《玩具的哭声》的故事,将幼儿带入玩具的王国,使幼儿了解到玩具因掉在地上,没有回家而伤心流泪。用故事的情景感染幼儿,使小班的幼儿懂得爱护玩具,轻拿轻放,不随便乱丢玩具的道理。
3.自主讨论法
很多班级的常规都是教师制定的,然后强制性的要求幼儿遵守,小班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要遵守,只能单纯的服从。自主讨论法是指老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讨论、共同制定规则,在日常的活动中,老师善于发现问题,提问题,让幼儿讨论,然后老师加以引导,这样幼儿通过参与讨论,制定规则,更容易接受、自觉遵守和执行。小班幼儿自己定出的“常规”,教师可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和完善这些规则,由于它们是孩子们童真心灵的充分体现,其中许多规则是成人完全不能预先设想到的,所以我们应帮助幼儿树立一种全体参与和认同的意识,使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具有民主的性质。
4.游戏激趣法
游戏激趣法是指老师采用游戏形式培养、建立幼儿的常规。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对小班幼儿我们不是单一的让幼儿遵守活动常规,而是采用游戏的方法。如为了让幼儿记住自己做操站的小点点时,我们可以玩“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幼儿扮成小猫,老师做老猫,老猫睡着时小猫偷偷跑到外面去玩,等老猫醒来时,小猫就要很快回到自己的点点上。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游戏,不但玩得开心,还能记住自己的位子。游戏法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建立了常规。
5.为幼儿创设交流的机会
每天午睡前大部分老师都会带领幼儿在校园里散散步,但是由于幼儿过于活跃,所以常常导致散步回来后进入午睡房了,还很难安静下来。有的人还在不停的问老师一些散步时发现的问题,有的人在相互交流散步时的发现,还有些人看见有人讲话,也乘机“唾沫横飞”。教师没有为幼儿创设相互交流的机会,因此,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们只能利用睡觉前的时间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如果散步回来后给幼儿七八分钟的时间进行交流,让他们有时间和大家分享一下散步时自己的发现,把要说的话在教室里说完,要问的问题在教室里解决,满足他们想说的欲望,那样,准备睡觉时就没那么多要说的话了。
6.分组进行,避免很多人同一时间做相同的事情
全班幼儿一起上厕所,一起脱衣睡觉,太多人同时做同一件事情,无意间为他们创造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每次睡觉前老师都会说:“请小朋友们去小便吧,准备睡觉。”他们就一哄而上,在厕所你推我挤,唧唧喳喳,话匣子打开了就没完没了,到了床上还没有讲完。
交流完散步的话题后,可以让他们安安静静的等待,一组一组轮流去上厕所。那样不但厕所里不拥挤,而且同一时间做同一事情的人少了,相互交流的几率也小了。另外,给那些还没有轮到去小便的幼儿一段调节情绪的时间,让他们从刚才的兴奋活跃状态慢慢过渡到安静状态。第三,错开了脱衣睡觉的时间,他们相互影响的几率也大大降低了。先进来的幼儿先睡下,后进来的幼儿晚睡下,彼此间能面对面说话的机会几乎没有,脱衣盖被的速度明显提高了。
7.教师以身作则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幼儿刚进入午睡房时有些说话的声音,为了能让他们尽快的安静下来,很多教师会一再要求他们安静,但还是有个别人会更小声的偷偷的继续讲,这时有些教师仍不停的点名警告:“xxx,不准讲话!”“xxx,注意点了!”提醒完这个又提醒那个,午睡房整体气氛变得更加喧闹。
午睡房的整体气氛很重要,即使有点声音,教师也不应说任何话,如果我们一提醒他们,那又将挑起他们讲话的欲望,像导火线一样,一触即发。大部分幼儿都安静时,那些窃窃私语者也会自然而然的跟着安静下来。当然,也有个别实在很难安静下来的人,可以走到他身边,在他耳边轻轻的提醒,一对一的悄悄提醒效果远远比集体提醒好,而且还不影响其他人。
常规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的规则,并不是束缚幼儿的行动,而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因此,教师要巧用,善用有效策略进行班级生活常规管理,提高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