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促进幼儿分享行为发展

作者: 顾燕南

摘要:促进幼儿分享行为发展,说起来容易,想要达到显著的效果不是一日而行的。我把我园阅读特色与幼儿的行为发展相结合,发现了可以促进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契机。

关键词:阅读;分享;行为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114-001

新纲要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皆在促进幼儿生理、心理、智力和谐发展,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生活和物质基础。”分享是我们人类在良好的社会交往中所需要的行为,所以作为教育者,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阅读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需要,在共同阅读中词汇和阅读的学习是一种伴随学习,而这种伴随学习与直接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其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阅读方式促进幼儿分享行为发展。

一、渲染读书氛围,分享读书的乐趣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宽敞、明亮、舒适的阅读环境。在教室或家中设置图书角不仅为环境增添了书香气息,还对幼儿的早期阅读、语言表达、社会认知、人际交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空间、共享书香创设良好阅渎环境;明确清晰阅读规则;投放丰富阅读材料,真正把图书区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分享读书的快乐。

二、科学地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幼儿的阅读材料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情节画面为主,内容丰富,并配有适当的文字。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里要提供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可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挑选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者讲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参与情境,体验分享乐趣

在集体活动中可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帮幼儿理解、体验分享的快乐。如适合小班的《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日,自然有它的价值。孑L融他愿意也毫不犹豫地将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呢?他们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总是与比自己小的孩子抢东西,与孔融相比,真是差得远呢!每次下午吃小点心时,总能看见孩子兴匆匆地走到食物前,东挑西挑,必须要把最大,看起来最美味的拿来吃,坚决不留给其他小朋友。我不禁为我们的教育感到一丝丝的羞愧。虽然我们老师和家长时常在孩子耳边提醒:不要争抢,要懂得谦让和分享。但效果并不是很好,现在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深入了解人物和故事的背景,再从故事延伸到生活中去。在坐公交车时,可以把位置让给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在吃饭时,面对可口美味的饭菜,能留给长辈;在游戏时,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新玩具等等。运用这些生活场景,编排情景再现或故事表演,这样的教育会让幼儿感受更深刻。

四、换位思考,落实分享行为

在阅读和分享的结合下,幼儿已经感知了分享这个行为的意义,并且有意识地在一些场合下展示自己的分享行为,这是不是意味着幼儿已经习得了分享行为呢?结果是幼儿的感知行为会在需要的情况下感知事物,这样的感知行为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较不稳定。有的孩子会当着老师的面愿意与人互换玩具,但是老师一走,他就抢回了自己的玩具,可以说这是一种假分享行为,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尽可能多的给孩子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并从旁引导,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美好的故事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在看看、玩玩、说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先想一想,进行换位思考,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从而克服以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对于大班的幼儿,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幼儿合作本质认知的重要时期,如果幼儿学会了合作分享,相对同伴冲突的现象就会减少,这可以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进行的更加顺利,从而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真的是两全其美。

五、亲子阅读,实现家庭共享

阅读活动离不开家长的帮助与支持,幼儿在家庭中的阅读活动对于阅读能力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为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阅读能力,我们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在家庭中要求家长也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图书,每天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与家长一起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阅读的内容还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也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开阔了幼儿的视野,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通过“自主阅读”、“师生共读”、“亲子导读”三结合形式的过程性研究,有效促进了幼儿、老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幼儿的成长,在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中,幼儿汲取着儿童文学世界中知识的浸透、滋养,如“成语故事”中的哲理性、“童谣”朗朗上口的韵律美、“故事世界”中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在让幼儿感受真、善、美的同时,语言、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的成长,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阅读探索。尤其在选材方面,教师更加注重深入挖掘每个阅读材料的价值性,关注每个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方式以及阅读活动中呈现的个性特点。通过情境体验、想象迁移、创造表现等活动策略的运用,使阅读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家长的成长,在亲子导读的过程中,家长学会了如何为孩子选择优秀的读物,学会了如何指导孩子有目的地阅读,共同分享的过程中,增进了亲情关系的巩固与体验。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更新观念,主动探索早期阅读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让幼儿在阅读活动过程中产生主动分享、有自信、积极进取、富有创造力……以多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以高质量的教育促进幼儿和谐、健康的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