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凌剑刚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现状、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原因、找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122-001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

1.厌学心理

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动机缺失。2.兴趣转移。3.学习无望。

2.自卑心理

中职生在来职校之前已经是学习上的失败者,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在班集体和家庭中常常被歧视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当他们进入职业学校后,那种自卑心理更加严重,感觉自己是属于被抛弃的一类,做什么事都不上心,做什么事都认为自己做不好,学习成绩上根本就不能够和别人竞争,他们长期处于这种不良地位,慢慢地形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

3.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酌主动性和创造力。此外,还有定式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心理障碍克服的教学对策

1.创设合理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一个聪明的教师会在第一时间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提起学生兴趣,吊起学生“胃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思考去学习。困难的是哪些情境是学生们感兴趣,愿意去思考探究的,这是我们教师值得用心去做的课题。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一些做法:1.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童年趣事以及怎么发现这一公理等。2.根据数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引导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例如代数中巧妙而实用的代换方法、几何里优美而严密的逻辑推理、解析几何中绝妙的数形结合等;还可以介绍一些趣味数学问题。3.引入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如解析几何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立体几何中的“过三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确定一个平面”可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动画效果,这样可使学生耳目一新,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2.关注学生成长,培养积极情感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多年,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仍然习惯于从学生的问题人手来进行教学设计,太过关注于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很少去预防学生的问题或者是积极寻找学生身上所具备的优点。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是寻找学生的问题,更应该主动去寻找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挖掘学生自身的积极潜能。我们知道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在积极的情感参与下才能够取得更好的认知效果,认知的提高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认知水平也比较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教师没有帮助其克服困难,反而加以指责的话,那学生就很容易丧失信心,失去学习动力。积极的情感来自教师的鼓励和家长同学的支持。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我们更多的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让他们的闪光点不断扩散给周围的同学;对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合理引导,多给正确建议,多给他们改进的机会。

3.树立目标,让学生敲希望的钟

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学生,他会努力的为了目标而不断奋斗,教师需要树立学生的人生目标,让他们做一个对未来有无限憧憬的学生,而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之一就是不断地向学生提出目标,激发力量,让学生永远充满希望,使班级顺利成长。为此,教师应该设立通过努力就有可能实现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各项活动。也许有的目标不大,可能一下子就能实现,那么应该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去逐步解决。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总感觉希望就在前方不远处,人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我们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到自己的努力会有良好的结果,这种“感觉”将推动他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去达到下一个目标。

4.让鼓励和赏识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的正能量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享受到的赞扬和鼓励偏少,似乎一直在体会失败的滋味,以致学习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所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使学生有前进的信心、努力的方向。

职业学校的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赏识”,因为赏识会对行为产生不可估量的暗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我们平时听到的最多的牢骚是什么?不是“太累了”或“太苦了”,而是“老师从来就没表扬过我”和“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人家的肯定”。类似的牢骚很能说明问题,学生需要得到赏识,而教师又太吝啬了,舍不得对学生竖起大拇指。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让鼓励和赏识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的正能量。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和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各种压力,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所以,教师要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年龄特点,注重从心理上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步改变学习态度,变“厌学”为“乐学”,逐步“找回”学习的乐趣和收获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通过实践与研究,让学生从自我出发,不断进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