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作者: 李颖摘要:本文从以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为创新驱动、以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创新导向、以立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为创新抓手,以及以健全的反馈机制为创新保障四方面,分析了独立学院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如何得以更好的实现。
关键词:档案学;人才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142-001
伴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档案事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对档案学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不断增多,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独立学院在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积极借鉴吸收已有的经验教训,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探索实现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的有效路径和模式。
一、以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为创新驱动
理念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将驾驭、统领并辐射着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活动的开展。在传统档案学教育中,学校和教师以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为使命,以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为己任。无疑,这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受档案秘不示人等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及公众对档案及其相关活动的认知程度较低,档案专业的学生在人专业之初充满了对专业的不解与迷茫。此时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甚至是排斥的学教师的教则成为了单向、低效的知识灌输。此种状态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可避免的受到较大的不良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表现在多方面,而从上述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在专业认同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专业自觉,是当前独立学院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理念的关键和重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使学生形成对档案学专业的系统全面的正确认识,使其了解专业及相关活动的来龙去脉,知悉与专业有关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基本问题,进而培养其对专业认同与热爱的情感,激发起对专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此基础上,专业知识的传授才具有了真正意义。
二、以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创新导向
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被视为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认为,在独立学院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基于满足社会需求与尊重专业理性两个维度进行设计的。“社会需求”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一种对“当下”实然的反映;“专业理性”则是事物的实质,是一种“规律性”应然的写照。档案学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实际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加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只有在尊重专业理性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需求,将二者有机的交融,才能培养出真正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专业人才。综观当前档案学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满足社会需求这一维度体现的比较明显,而对于尊重专业理性这一维度则有待充实,甚至有些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以牺牲专业理性来迎合瞬间的“满足社会需求”,使得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失去了最精华的专业价值。
三、以立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为创新抓手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多种培养方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独立学院在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可通过处理好几个关系,实现立体化、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构建。首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比如在课程设置中,确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合理比例,为学生创造实践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检验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以致用能力。其次,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档案产生于形形色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不同的社会组织,必须从社会机构、组织职能、活动过程等所涉猎的多个学科,多个角度,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博”的视角下,审视“档案”,才能真正实现档案活动的创新。再次,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现代档案管理注入了新的血液,必然要求档案专业教育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与变革,在专业教育教学中,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否定与舍弃,应认真分析,提炼传统中的经典并继承发扬;而对于现代,也应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应对。
四、以健全的反馈机制为创新保障
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健全完善的反馈机制,有助于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实现进行检验,并有的放矢的更加深入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反馈节点来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反馈,可以分为事前反馈、事中反馈和事后反馈。所谓事前反馈,即在新一轮人才培养进程正式开始之前,通过与同行、专家、学校、教师、学生等相关方进行沟通、交流,并将其意见、建议纳入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事中反馈,即在人才培养进行过程之中,实时追踪,主动收集、分析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相关部门形成的与人才培养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调整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不吻合的内容,以确保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科学性与创新性;事后反馈,即在一个周期的人才培养活动结束之后,积极征求各方意见,总结经验教训,为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活动提供可供借鉴的信息支持。可见,反馈活动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是对人才培养活动的实时跟进;而反馈的主体涵盖人才培养的各个相关方,因此,反馈机制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活动创新性的有效检验和重要保障。
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诉求,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档案事业不断前行的需求,其承载着愈加沉重的历史使命,是对我国档案学教育的严峻考验。独立学院档案专业设置相对较晚,但起点相对较高,从管理、师资等方面看,其既有自身的优势,也有不可回避的劣势,因此,在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巧妙借用他山之石,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