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文化建设中提升年轻教师行事方式的实践研究
作者: 谭梅玲摘要:大力加强和建设幼儿园班本文化是目前我园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班本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我们力求在比较成熟的幼儿园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努力探讨让年轻教师在班本文化建设中如何快速的成长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班本文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108-001
一、品味细节,让班级环境充满特色 班级的环境布置要从细节着手,引导年轻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及班级教育特色来设计体现各自的风格与追求,从而体现不同的班集体和个人对幼儿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1.小改变,大创造
班级环境既要体现清新、淡雅,也要追求材料上丰富、美观,富有特色。淘宝网上购买的不织布这种操作材料很有特色:轻巧、美观、耐用,年轻教师开始积极思考,创作出了不织布制作的水果、不织布制作的各色小吃。这些玩教具既有知识性,又有观赏性,构成了班级的一道风景线。
2.废旧材料的“别出心裁”
善于利用自然物也是引导年轻教师布置教室环境的要素之一。一些原本不起眼的自然弃物,在班级里也能成为艺术想象和审美创造的重要素材。我们幼儿园坐落在清竹园小区里,那里到处都是竹子。于是年轻教师就地取材,利用竹林里的竹子搭成架子,和玩具柜捆绑做成小吃车。用红、蓝色印花布布置成具有民间特色的场景,让孩子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小社会情景中——小吃一条街,有包子、煎饼、油条,个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让孩子们看了都想吃。同时每一个小吃的制作全都是手工艺品,令人赏心悦目,这些不只是简单的摆设,更是充满韵味的班级游戏环境文化。
二、动态对话——教育教学行为中的智慧引领
幼儿园的文化理念要求我们追求一种云淡风轻的从容。因此,在进行班本文化建设中,我们关注年轻教师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如师幼互动、教学准备、活动过程实施的策略诱导和准备等。
1.先思后教,变式拓宽
面对没有组织过公开课经验的年轻老师,如果我们让她去完整地设计一个“精彩”的教育活动,那么她一定感到有挫败感。于是采用“模仿秀”的形式,让她上一节曾经开展过的成功的教育活动,只要仔细观看优秀教学现场案例录像和YCD,分环节写出思考,对原教案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原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否与班级幼儿的实际水平相适应?示范教师每一个提问的用意,示范教师每一种体态的含义何在?梳理出对于教育问题的价值所在、策略筛选,然后请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进行讲解答疑,再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
2.先做后说,增长智慧 选择适合年轻教师的教育生活案例故事。让教师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对青年教师来说,故事有两个层面:一是能否发现身边的故事,这就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体现在她能够抓住教育生活中能够成为素材的故事,细细地琢磨。二是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叙述自己作为主角的故事,它能展现教师自己对幼儿的观察视角,以及呈现教师的教育过程的问题,问题自己解决得愈多,则经验愈丰富。让年轻教师承担解决教育问题、家长沟通问题的责任,有助于提高年轻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帮助年轻教师抓住具有对教育敏感性的问题,引导她们善于思考和辨析,以自然质朴的教育方式,从容不迫的解决教育过程中生成的各种问题。
三、有效合作——三位一体促和谐
1.明确各自角色定位
班级的管理文化体现了班级成员之间民主、协作、互动等精神。在经过班级三位成员认真、热烈的讨论后达成共识——班级人员岗位职责。一旦形成就必须严格执行。通过制定和执行《班级半日活动岗位职责》,在规范中促进年轻教师对于管理班级常规事项的行事方式。
2.分工不分家
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各人都能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互相帮助。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班本课程开始之前由班组长做好各项分工,让每个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了解班组的整体目标,以便大家一起把班本课程实施好。
引导年轻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并形成习惯,有助于澄清和梳理自己的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督促她们使之逐步上升为理性的自觉。要让思想在她们的实践中生成,也就是将理论转化为更有生命力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虞永平.从行事方式透视幼儿园课程文化,《教育导刊》,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