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与普通高中班级建设
作者: 施坚摘 要:“班级无小事,件件育人;班级无小节,处处立则”,普通高中班级建设要充分注意到“破窗”的消极暗示效应,通过勤管细抓,创设班级管理体系,并用爱把“破窗”重圆。
关键词:破窗效应; 班级管理; 心理暗示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06-001
一、什么是“破窗效应”呢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1]
根据这一试验结果,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二、破窗效应的启示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现象不闻不问、熟视无睹或纠正不力,就会导致更多的人去“打破更多的窗户”。这充分体现了人性中有一个弱点——从众性。
在班级建设中,常有由于班主任对于某件学生犯错的事情态度模糊,“破窗”的暗示效应马上得到传播,类似的事情就会不断在班上发生和被效仿,从而对班级的建设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普通高中班级建设中可能诱发“破窗效应”的因素
在班级管理中,可以说时时都存在着诱发“破窗效应”的因素,但是,这其中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1.不重视每个“第一次”
在每个班级的建设过程中,各种“第一”所产生的辐射效应是无穷的。第一次做早操,第一次考试,第一节课,第一次作业……如果每一个“第一”班主任都能认真设计,严格要求,那么今后这些活动将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反之,如果某个“第一次”发生的不良行为处理不当,就会使负面影响蔓延,甚至辐射到其他活动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形成“破窗效应”。
2.对错误行为制止不及时
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及时。不及时的教育就像隔夜的炒饭,一旦错过了学生认识的兴奋点,就很难再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教育不及时,还会使学生误以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没什么大不了,为新的错误的发生提供了沃土。
3.规章制度不严密
班主任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要做到严密、细化,并且能够严格执行,让学生有法可依。如果规章制度不严密,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坏习惯、坏思想就会有机可乘,也会产生“破窗效应”。
四、普通高中班级建设中容易诱发“破窗效应”的环节
1.课堂纪律
在这里班主任特别要有种“全局意识”。不要以为某些科目不重要而忽视了协助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因为任何一个科目的课堂纪律都是相关联的,一盘败则全盘皆输。
新学期招生,一年级中有个班,在班主任面前很乖,但是在其他任课老师面前纪律很差。当任课老师向班主任反映时,班主任很吃惊,不敢相信。于是当学生在上其他课时,班主任“无意”在班级走廊走过,听到了看到了学生的听课情况。于是课后班主任制定一系列措施协助任课老师进行课堂管理。
2.考风
考风斜则学风不佳,特别对于起始年级,班主任更应下狠心抓考风,否则只会使作弊之风越演越烈,造成大面积泛滥。当学生看到作弊之人长期不劳而获之后,心理不平衡,也跟着效仿。长此以往,弄虚作假之风盛行,班级质量何在?
3.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包括书写习惯、听课习惯、阅读习惯等。这一点对于班级学风的形成非常关键,并且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果学生中有拖欠作业、上课坐姿不正确、不记笔记、错了不改等不良现象发生而得不到纠正,则会在同学中造成不良的影响,形成“破窗效应”。班级管理中其他可诱发“破窗效应”的环节还有很多,都应引起班主任的充分重视。
五、防止“破窗效应”的措施
1.勤管细抓,防患于未然
有些班主任常常喜欢等事情发生后或者事情闹大了,才来做大文章。事实上,这样一方面既伤害了学生,影响了师生关系,同时也使班级管理陷入相当的被动。因此,平时的预防才是最为根本的,注意学生平时的表现,关注学生的表现的苗头,勤管理,多督促,及时提醒那些有犯错误苗头的人,把他们的冲动和不良趋向消灭在萌芽状态。
2.积极心理暗示,创设班级管理体系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一件标志性的事情会给其他人造成心理暗示。如果从正面理解,鼓励正确的行为,也会对其他人造成心理暗示,使更多的人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班风”建设中,班级管理者在稳固并宣传好班级“亮点”的同时,一定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班级管理体系,然后按照这个系统中的各个亮点逐步推进,以求最终达到班级管理的理想化状态。
3.用爱把“破窗”重圆
后进生和问题生历来是班级这扇窗最“破”的地方,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只有予以真挚的爱,学生才会向班主任敞开心扉,并产生自我教育的巨大内驱力,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班主任对于他们过错的惩罚要有一定力度,但同时也要体现阶梯性、教育性及可弥补性甚至模糊性,做到以“爱”为原则,在教育中始终以最终能使过错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破窗理论”可为我们学校的班级管理提供指导作用。要正确理解“班级无小事,件件育人;班级无小节,处处立则”,“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涵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一扇扇明亮的窗户,我们的班级将不再困难重重,学生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更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唐全腾.《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