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总复习方法的探索

作者: 王明

摘 要:初三数学总复习是九年级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认为初中数学总复习应分三轮进行,循序渐进实施,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关键词:基础知识; 能力训练; 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25-002

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不只是简单重复,加强记忆,重要的是深化认识,它是巩固知识,消化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组织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中,首先要认真研读《考试纲要》的说明,明确复习内容与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复习计划,不断改进复习方法,把夯实基础,注重过程作为复习的“突破口”。最主要的是,代表性的例题和必要的模拟训练是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

一、第一轮进行基础知识复习——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对教材的理解是零碎的,解题规律的探究是肤浅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复习前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要把书中的内容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体系。初中数学教材可系统分为:

(1)数与代数

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2)空间和图形

分为3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3)统计与概率

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

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时,首先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教材,构建知识结构,让各种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常用结论及解题方法技巧都能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其次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

当然,基础知识的复习,也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题:

已知y1=(m-3)x +(m+1)x+4为关于x的二次函数。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写出该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3)求出该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4)求出该二次函数与y2=x+1的交点坐标;

(5)求出y1>y2,y1=y2,y1

(6)若A(0.5,a),B(6.5,b),C(2.5,c)在该二次函数上,用“<”将a,b,c连接起来。

此题涉及二次函数的定义,解析式,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坐标轴(直线)交点求法,以及对图像的识别能力。通过此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基础题的解答方法和基本技巧,使学生在今后的练习中有所参考,迅速解答此类问题。

二、第二轮进行专题化例题讲解——加强能力训练,提高解题素质

在这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将所有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分为多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复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专题化例题讲解。例题的选择,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实现解题能力的提高。

1.探求方法,揭示规律

在复习教学中,特别是在专题复习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方法指导与规律揭示。一是解题的常规方法,如关于直线与圆相切的证明中添辅助线(连半径,证垂直或作垂直,证半径)的方法。使学生在解题中思考有向,有序,有通常规律可寻。二是重视初中数学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等等;三是把握中考热门题型所涉及的思想,如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的思想。

2.共同参与,积极思考

中考复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复习过程中的主角,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时间,让他们去讲解,从而展示出他们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综合题教学过程中,点中要害,透彻理解,及时总结,把思路与方法教给学生,评析到位,从细微处入手,让学生清楚错误原因,清楚自己薄弱环节。教师在复习中起引导作用,这样方能有的放矢,真正落在实处。

(2)存在,先假设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四边形PCOB的面积等于2b,且△PBC是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设点P的坐标为(x,y),连接OP,过P作PD⊥x轴,PE⊥y轴,垂足分别为D、E,利用已知条件证明△PEC≌△PDB,进而求出x和y的值,从而求出P的坐标。此问属中档题。常规思路进行面积的分割,通过平时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

(3)存在,假设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QCO,△QOA和△QAB中的任意两个三角形均相似,由条件可知:要使△QOA与△QAB相似,只能∠QAO=∠BAQ=90°,即QA⊥x轴;要使△QOA与△OQC相似,只能∠QCO=90°或∠OQC=90°。再分别讨论求出满足题意Q的坐标即可。此问属压轴题。涉及化归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把平面上的点转化到直线上,然后分类讨论,而相似的证明选择“走角”路径较简捷。

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讨论的时间去探索,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知识的满足,提高了学习效果。要注重为什么要这样解?说明思路,如何设计解题格式?本题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找寻问题解法?突破口在哪里?解题中走过哪些弯路?有何教训?有否其他解法?有否非常规解法?是否可以变换角度分析?

三、第三轮复习进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检测提高

1.精心设计综合训练题

训练题的设计要把握住全面覆盖初中数学知识,突出教材重点,明确中考的特点与热点,在模拟训练题的具体设计上应考虑到,考教材上哪些内容,考查哪些思想方法和能力,以什么样的题型反映,设计哪些思维障碍,从框架上、题型上把握中考的特色;然后,精心组织综合训练,依据复习总体安排对训练程序、时间、方式进行认真构思,要把双基训练,能力训练,心理训练,规范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重在能力的提高。

2.以练为主,讲、练、评有机结合

综合训练复习要以练为主,讲、练、评有机结合,切忌“考试”+“讲题”的方法。应通过一套试题的训练,分析错误的原因,是方法不当,还是综合应用能力差,是粗心、不良习惯所致,还是对知识理解不到位。教师要对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组织评讲。从培养能力入手,加强辨析,归因分析,展示命题人的命题心理(想考什么知识,什么思想方法)和考生答题心理(如简单问题复杂化、紧张、期望值过高等不良心理)。重在导析、导思、导法。

3.综合训练,综合评价,培养能力

综合训练不仅是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和知识缺漏的补偿,对能力(包括解题速度、应试经验的积累)培养的强化与提高,而且包括对学生的心理训练,良好习惯与品质的训练。要注重综合考查、综合评价、培养能力、提高整体水平。

通过训练:一、使学生克服不良的考试习惯。中考考题都有相应的判分规则,要按照判分规则去优化答题思路和步骤,必须避免因为“审题不仔细,凭印象答题以及答题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失分。二、对所要求掌握知识进行检测。遗漏之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总之,在初中数学总复习中,夯实基础是根本;方法引导,共同参与,培养能力是关键;精心设计,综合训练,训练能力是核心。通过以上三轮形式复习,循序渐进实施,开拓学生思维空间,训练学生应用能力,提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25,95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