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作者: 罗建红
摘 要:苏州市在吴中区教育局教研室的精心策划下,去年的11月20日在木渎第二高级中学、木渎实验中学举办了吴中区第七届名师展示活动。本次的活动主要以上课和评课为主,教评并重,教研共进,实实在在,为我们音乐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关键词:观摩课; 展示与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48-001
听课是观摩与学习过程,是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上课是磨课与历练的过程,是不断积累、成长的过程。评课,是有同行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是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过程。通过评课的交流发现,虽然是短短的45分钟课程,但这45分钟的背后却是花费了上课教师的大量的收集准备时间,才让我们看到了如此精彩的课堂呈现。
一、精彩回顾
李老师在上《钢琴诗人——肖邦》时,巧妙的运用了中西文化的结合,将他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分段分析后,每段又都运用了诗句概括作品的内涵。这些古典唯美诗句的运用,是老师经过精心的改编、自创,运用的恰到好处。又如姜老师在讲述她在准备上《中国新歌剧》这节课时,她说为了上好这个新歌剧,曾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熟读了这部歌剧《小二黑结婚》。如此看来,上好一节课是多么不容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那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全面提高文化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二、教学感悟
通过这次名师展示课的观摩活动,使我深深领悟到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拥有专、广、杂的知识的重要性。
1.专——厚积专业技能
1.1厚积基础知识。“水涨方能船高”。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知识储备,教学才能游刃有余。例如我在教唱歌曲《美丽的村庄》时,对于歌曲的节奏学生总是把握不好,于是我就在结尾长音的地方作了一个小小的处理。
大多数老师都学过和声、作曲等。但事实证明,当我们踏上讲台时,这些专业知识离学生是多么遥远,如果不经过自己再学习,结合现在的新课程理念,将复杂的专业知识简单化、生动化,是永远都不可能适应我们初中音乐课堂的。只有我们将专业知识和教材结合,不断再学习,深入研究,才能在教学上有所突破。
2.2厚积基本技能。现在的初中音乐教师的基本功,已不再局限于吹、拉、弹、唱、跳等,但这些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擅长的。术业有专攻,每位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也高低各不相同,这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当然掌握专业技能范围越宽,专业技能水平越高,对于教学越有帮助。例如当我在上到《碟恋花》这课时,感觉很窘迫。评弹我没学过,怎么上啊,想着这原唱总比我唱的好听,于是就放个视屏给学生看看讲讲,这样一节课就混过去了。但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好,既然苏州评弹作为中国最美的声音,作为一位苏州的音乐老师却不会唱,真的有点说不过去。于是我就硬着头皮在办公室反复听着原唱练唱,并且在网上查了很多关于评弹咬字、吐字、发音等方法,终于学会了。当我范唱给学生听这段评弹时,学生都给我投来了赞许、佩服的目光,并且用他们生硬的发音唱出了这句“我失骄阳,君失柳”。所以当我们把扎实的基本功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时,教学质量将会全面提高。
2.2厚积教学经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如何根据教学规律寻找到既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是每个教师首先要做到的。苏霍姆林斯基写有这么一段话:“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它是一种创造……要知道,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因此我觉得我们在听课中,不仅要发现上课老师的闪光点,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上课,创造性的吸收他人的经验,绝不是拿来主义、单纯地模仿。
2.广——厚积课外知识
音乐是一门多元的艺术。它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又需要广博的课外知识。可以通过读名著,看杂志、看别人的评论文章;听音乐、看演唱会、舞台剧等丰富的娱乐活动,积累课外知识。作为一名初中音乐老师,不能只会唱些书本上的歌曲,或是属于你那个年代的歌曲,更要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动态,听听他们喜欢的歌曲。现在初中学生思想非常活跃,他们通过网络媒体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崭新的事物,对于课上的经典歌曲他们丝毫不感兴趣。面对学生如此音乐的热情,我们音乐老师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阻止流行,唯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认识流行,用最健康的思维去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将这股热爱流行的热情用到学习音乐课的内容上。这就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广泛吸收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3.杂——厚积休闲知识
音乐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当我们在看电影、听广播、看报纸,甚至是与,朋友聊天时,有时也会产生刹那的灵感,这无意的收获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记得我在一次优质课评比中教唱《当兵的人》,由于歌曲音很高,如果不做发声练习,学生一下子很难唱好,但是又不想用“mi”“ma”这比较传统的发声练习,感觉与整个歌曲的风格不搭。正当我苦恼时,这时学校大课间学生跑步,广播里传来了“一、二、三、四”的口令,于是我灵机一动,把这口令改成我的发声练习。学生边踏步边喊着这样的口令,感觉非常带劲,这样不仅起到了练声作用,同时又很好地体会到了歌曲进行曲的风格。
三、结束语
21世纪的初中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以顺应时代变化,满足学生越来越广泛的知识需求。只有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平时不断了解课堂以外的音乐知识,才能带领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才能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地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飞翔。有“厚积”才能“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