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享探究之乐

作者: 姚赟莉

摘 要: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它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探究的手段去实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经整理分析后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科学; 探究性;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55-001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说明科学课的教学强调的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我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说起探究性学习,有些老师会认为一切知识都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但我认为,科学探究是一项具有较强目标指向性的活动,如果一切都放手给学生,学生难以正确支配、控制和调整。最后导致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从下手,这就必然导致探究活动偏离方向或浮在空中。因此,小学科学探究不能省略引导这缕阳光,我们要用老师的智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1.探究兴趣的引导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挖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有意义的探究情境。在教学《我们知道的磁铁》这课时,将磁铁放入纸盒后,隔着纸盒吸起了回形针,这样的一个魔术导入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接下来学习磁铁知识的探索热情被激发起来了,对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2.探究方法的引导

科学探究就是学生对科学知识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究活动。把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是我们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科学探究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我们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阅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把科学教学与“玩”结合起来,让他们在“玩”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如在教学《观察蜗牛》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提了一些粗浅的要求。然后带领他们去捉蜗牛,将蜗牛带到教室里饲养,再来观察蜗牛的自然生存状态,从而准确全面地了解了蜗牛。这样的学习,教师并没有用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自由地玩,他们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直到自己设计玩,创造玩,教师要做的就是适时地引导。

二、敞开空间,引发探究

小学科学课作为一门与其他课程一样,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开展。所以,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有效探究,让探究活动走向课前、课后,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科学教育不能“以问题开始,以答案结束,”而要“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的问题,打破时空界限,开展课后后续性探究活动。如植物的根、茎、叶、动物的食性、生长环境等,都有许多值得学生课外探究的东西。教师要尽量抽出时间去关注学生在课外到底做了什么,把学生的课外研究当作科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抽出时间,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教室里开设专栏,展出作品或实物,虽然辛苦点,但是很有意义。

三、关注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要想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科学学习的探究过程:

1.要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地位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学生同样有如此强烈的需要。作为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还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应通过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空间。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比如在做《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时,我就让学生自己也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的学生用把瘪气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来证明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有的学生把橡胶膜套在试管上,让试管受热,就会发现橡皮膜向外鼓出,说明气体受热膨胀等等。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积极地想办法来验证实验,这样就加深了实验的效果,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自然的奥秘。

2.要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

在课堂上,教师应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出活动空间,留足探究时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科学教学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有足够时间提问、展示的机会,使学生更多地介入讨论、交流活动中。如让学生观察金鱼,我先让学生观察金鱼的特征;收集有关金鱼的各种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在上课的时候,同学们有备而来,汇报的资料五花八门,他们有的发言让老师大吃一惊,有的甚至超出了老师的知识之外。因此,教师应充分放手,始终相信学生完全能行,让学生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科学学习的方法,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充分地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创造型学生的培养必须先有创造型的老师,只有多学习多思考,才能不断地创新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绽放的多姿多彩的花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