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习兴趣 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 鲍建华

摘 要:新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学习方式的改进和指导,明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趣味学习与合作交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学; 激发兴趣;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60-001

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只是传授本领,而更在于激励和引导。没有主动性、没有兴奋的情绪,又如何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如何激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呢?

一、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1.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

长期以来,我们的美术课堂都是“老师教学生怎样画”,为什么我们不尝试一下,让课上的学生当一回“美术老师”?如教材《老师和同学》,我安排了一节陶艺课,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以前的课程中就有陶艺课,对于捏泥技法并不陌生,并且技法很娴熟,如果教师一味的烫剩饭般再讲一遍,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还不如让兴致勃勃,跃跃欲试的学生先拿捏作品。我认为人物比例关系及“像”与“不像”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泥人的造型想象、布局、环境衬托及意境等,我就请大家自由拿捏,主要启发他们想象人物的多种姿态:如跑、跳、蹲等。不一会,一个个生动可爱的泥人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热闹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作品各异,层次多样,学生们欣赏着作品,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

2.游戏贯穿课堂,让学生玩中学

根据小学生好动活泼的特点,变课堂绘画为游戏式课堂。在课堂上“玩”,有人会大吃一惊,在课堂上玩,那还要老师干什么?孩子的天性就是会玩,不需要人来教。我在上《三原色三间色》时,避免了美术知识讲解的枯燥无味,而是领着学生一起玩一玩、变一变。先在三个玻璃器皿中分别放入红黄蓝水粉颜料,先让同学们认识三原色,然后再讲什么是间色及间色是由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加入水粉颜料作演示,学生们发现老师像变戏法一样——颜色变了,也让学生们亲眼观看了丰富的色彩变化。他们有的感到惊讶;有的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有些同学按捺不住好奇心,亲自动手,“玩”明白了三原色和三间色。这种上课方法简单,但形式新颖,学生们的兴趣很浓,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玩”中学会了三原色、三间色,也学会了如何调色。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

3.妙用多媒体,增强课堂趣味性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如果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在《夸张有趣的脸》一课的教学中,我制作课件前,先收集一些学生和自己的照片,然后在“奇奕画王绘画软件”下通行色彩高反差、拉伸、变形处理,把照片向漫画变化的过程表现出来。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形象逐步向漫画过渡,配放一些动画效果,这样孩子们会被深深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被充分调动,教学的目的在非常愉悦的气氛中将得以实现,教学效果非常好。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效果显著。

二、拓展学习空间 激发学习热情

开放式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的主要空间。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把美术馆、展览馆甚至公园等自然景观作为学生的另一课堂。这给学生拓展视野,提高鉴赏能力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还可与名画家建立良好的友谊,不定期邀请他们到校讲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学到课外的知识。教师可以把课堂大胆的搬到自然中、生活中去进行写生采风活动,也可以把生活、文学、古诗词等联系到美术课堂里来,采用多种形式的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对各种事件或意境进行表现尝试,发挥学生全方位的思维模式。

三、客观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本身的独特性,它没有标准答案。作为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就要避免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避免以成年人的主观意识进行评价

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作业,多数教师习惯以自己的经验,如画面要干净,比例要合适,涂色要均匀,色彩搭配要合理等要求去衡量班里所有孩子的作业,很难做到抛弃过多的作业要求,以“宽容”的眼光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常常忽视儿童在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导致多数学生在作品的方方面面都不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久而久之,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对美术的毫无兴趣。

2.避免学生间的横向对比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看同一种事物,描绘同一物品时,所选用的形式、构图、色彩也不尽相同。如果在学生中进行横向对比,学生作品之间必然有其差异存在,将两个孩子的作品进行比较,往往会忽视画面效果较差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并在这种比较之后无意中暗示了部分学生,你的作品不好,你努力了也做不到,日积月累就会使部分学生丧失其学习美术的信心,甚至放弃学习美术。

3.避免用一次作业判定学生

美术学科中有很多的类型,用一种类型的题目去考察学生,实际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如果一个学生在造型方面较弱,只看他的一次有关造型方面的作业,和其他学生相比也许他就差很多,而比较以往他的作业,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他也在进步,只是他的进步比其他学生慢,只看最后一次作业就等于否定了这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也无法展现学生在其他方面的长期成长。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只要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创作激情,激发学生的灵感,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兴趣,那么打造高效课堂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王任.《儿童绘画以“趣”为本》,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7

[2]毕田增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