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的使用,构建信息技术下多彩的语文课堂
作者: 陈建华摘 要: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正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进入学校课改新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致力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文本教学间的整合,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基础学历,加深小学生文本的全面理解,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 寓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78-001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为语文课堂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多媒体凭借直观的图片、形象的视频,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享其利”的同时又纷纷“观其害”,他们认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会导致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偃旗息鼓”,学生对文本言语的感悟在多媒体的演示中失去想象的空间而浅尝辄止……其实,笔者认为,凡事都是“一体两面”,多媒体的运用,只要能遵循适时、适机、适度的原则,就一定会让常规的语文课堂如虎添翼。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若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图像清晰、色彩丰富等优势,是可以更好的优化教学结构,使得语文课堂异彩纷呈的。
下面,笔者从三则《寓言故事》(《临江之麋》《行人和熊》、《狗的控诉》,以下简称《临》《行》《狗》)的教学中,谈一谈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一、情境朗读,深化感性认识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多媒体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借助语音、图像、影像、文字等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这绝不是一台录音机、几张幻灯片所能够比拟的,它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视、听觉功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激活学习的内因。尤其针对直接感知的内容掌握较快,对于要求思考和理解的知识掌握较慢的小学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免去教师许多无谓的唇舌之苦。
笔者在教授《狗》,运用FLASH制作了带有动物角色进行动态表演的课文朗读:“狗,自以为对人们有功,可是人们对狗一直不大尊重……狗就到法官那里去控告……法官听完说,‘你说你对人忠心耿耿,你说的这人是谁呢?’‘是我的主人哪!’狗理直气壮地说……’”表演中不仅有声、有画,而且有情。无需教师讲解,这种声像结合的显示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了狗与法官庭审的辩论情境之中。学生在观看中深刻地感知了动物形象对话,从对话中体会了寓意,吃透寓意的教育意义:狗说话语气的低三下四,讨好奉承,是奴颜媚骨的代表;法官说话语气的公正无私,是慷慨正义的使者。
二、图文并茂,提高理性认识
《教参》中明确提出了寓言的学习目标:领会联想和想象在寓言中所起的作用,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初步学会创编寓言。据此,笔者在教授《行》制作了一组“行人和熊”的简笔画(共四幅),森林中,行人和熊相向而行——树上一人,树下一人祈求帮助,熊临近——树上一人,树下的人躺在地上,熊靠近弯腰——熊离开,树上的人下来问:“熊和你说什么了?”那人答:“熊告诉我……”通过PowerPoint图片展示在屏幕上,请全班学生根据这四幅画编辑寓言故事,合理想象填写熊会说什么?
观看图片的过程中,学生就是行人,完全融入了熊越来越近,越来越危险的焦急的情景中,能够很容易把握图片的内涵,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寓言创作。多媒体教学优势之二就在于不仅可以直观地展现图片,还能设置交互性的问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开放式的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想出各种各样的语言,来填补熊说的话。这一看似简单的看图说话,却调动了学生观察、理解、思维、记忆、并运用语言进行再创造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由已有知识和经验(画画、讲故事)向未知知识(寓言)的隐性转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创编预言故事能力是一种良好、有效的途径。实现了教学《大纲》中所提倡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教学相长,实现自主学习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组织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
《临》是文言寓言,文言寓言所处的时代距离现在已经非常远,文章内容以及所反映的时代主题与现在相差很大,小学生理解起来障碍颇多,按照常规教学,仅靠以教师讲解学生听并记笔记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很可能造成教师“一言堂”,学生学起来很被动,影响了学习的兴趣。这时,多媒体教学又显现出第三个优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处理课文重点、难点问题的绝好平台。教师将重难点字词投影在大屏幕上,组织学生小组自行阅读讨论,提出问题,翻译全文,理解寓意。教师及时将有代表性的答案传送到屏幕上,供学生参考,最后进行点评,明确答案。这既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又锻炼了学生文言翻译能力。这样的互动型学习带来的效果自不必再多言,同时也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动力。把多媒体信息作为新的教学资源,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把多媒体和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获得,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颖.《从〈爱莲说〉教学实践看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点拨”教学中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1-2.
[3]周健,熊生贵主编.《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小学语文》,光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