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作业,让快乐进行到底
作者: 刘洪德摘 要:语文课程中,作业的设计与完成,是张扬学生个性和给学生提供发展空间的重要板块。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挖掘设计学生想做、乐做、教师喜欢改的作业。我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全方位地改进语文作业的设计策略和训练内容,构建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一整套“以预习指南为导向,以自选作业为主体,以师生互动为基调”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使作业的设计、指导与评价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
关键词:感悟; 新知; 欣赏; 微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100-001
一、让作业不只是抄写
设计作业时,我们应该改变以往以抄写为主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多做一些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进步,在读中提高。
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前,我布置了作业“读课文,在反复阅读中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描写花的词语;找出自己最爱读的段落及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在第二天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轻松了不少,有许多人认为非讲不可的重点、难点,学生都自己点出并通过讨论、交流、读中感悟解决了。学生不但将全文读得朗朗上口,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而且还通过阅读,深入理解了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通过一次次尝试,我发现学生通过阅读得到的收获比抄写更多。阅读作为一项作业能给孩子们带来全新的体验,使他们在阅读中思索,在思索中感悟。
二、变一元作业为多元作业,搭起学生自由表演的舞台,让作业造就获取新知的能力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发展,强调教学不应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在平时就自主地发现、积累知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让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主动获取新信息的能力。进行作业设计时,我们要安排学生多进行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考察等活动。
于是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作了改进,可以以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等来表现,用创作的乐曲来表现,用摄录的活动录像来表现,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这样,作业不仅仅是应试载体,还是学生的一个起点,应试支点。它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展示潜能,锻炼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这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三、让作业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以往学生只有做作业的义务,没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其实如果我们放手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学生就会更认真地履行义务。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长认真挑选并完成作业。
四、让学生亲自参与作业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原动力,能直接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究。因此,我们不妨顺着孩子们的意思,让他们设计一份自己想做的作业。让学生做他们想做的事,往往会事半功倍。
课文《桂林山水》写得很美,我让同学们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背诵,如果我们教完课文,布置学生抄写词语、背诵课文,相信大部分学生也能较好地完成,但这仅仅是完成任务,对学生而言毫无兴趣,更别说激情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去内化课文。学完课文,我让学生参与设计作业。学生惊讶之余显得特别兴奋,个个跃跃欲试。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或高谈自己的创意,或伏在同桌的耳畔窃窃私语,或在纸上飞快地记着……过了十分钟,学生集体交流,各类作业真是异彩纷呈。
五、变任务作业为自选作业,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天空
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老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一般说来,学生总是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聪明一些的学生能完成的较好,不够用功的学生就常常采取逃避和拖延的办法,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作业。老师一相情愿地布置的作业,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以及作业难度,显然都做不到“因材施教”。
因此,我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空间留给学生,放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甚至作业要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业形式上除了基础性的作业比如生字、听写、练习册之外,还有一项——自选作业。
六、让做作业变成快乐之旅
我们可以放眼课外,让作业成为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快乐之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素养。这样的作业很多,如摆一摆自己家里的小玩具,配上解说词,编一个小故事;搜集相关新闻,作好点评,第二天在班上交流;配合大人当一天家,感受大人的艰辛与不易,并写下独特的感受……
七、变工具作业为人文作业,架起师生之间真诚对话的桥梁
教师在每一次批改作业时,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每一点进步,主动介入其学习范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们热爱生活,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解答他们的疑难困惑,分享他们学习的快乐,指点他们走出挫折,评点他们的想法,为他们提出合理建议,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生在小小的作业本中,也能得到教益,学有长进,情有分享,疑有解答,误有指正,志有鞭策,才有赏识,德有教导。
八、欣赏着,微笑着
随着形式一天天的进步,教师的批改工作量随之增加,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思辨能力以及对新技术、新产业、新时尚、新视点的把握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不管怎样,我仍然津津乐道——每天面对的都是五彩缤纷、充满灵气的作业,每次都能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点滴创新,每次都能和几十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共享小秘密、开心事,每天都会禁不住请同学们来分享学生精彩的表现。因此,批改作业不仅不会枯燥,简直就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
细细品味“自主多元、师生互动”式学生自选作业的实践探究,没有一点急功近利的浮夸,更多的是脚踏实地的耕耘,它将是孩子成长的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学生的作业不应该是一种负担,而应是学生积极探究的延伸。让我们多给学生些自我发展的空间,更好地张扬学生的个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