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水墨动画之美

作者: 姜珊

摘 要:中国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第一次让代表中国审美体系的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国画动了起来,完成了一个本来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创举,是中国献给世界动画舞台的一朵耀眼夺目的花。本文引导大家从国画本身的审美角度以及动画本身的审美角度来欣赏、理解其中的美。

关键词:意境; 笔墨; 音画; 故事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134-001

一、独一无二的中国水墨动画

1959年左右,中国各行业都兴起了“技术革新运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些年轻人提议搞水墨动画实验,于是组织了一些片段集锦。这些小组按不同的动物分门别类,参照水墨画名家的作品,有虾、鱼、小鸡、骏马……最后,一些易于表现的种类被保留了下来。紧接着,1961年,就开始尝试拍摄水墨动画片。选中了一篇给儿童看的科普童话,采用了齐白石的画风,创作出了《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中国,也是世界动画史上第一部水墨动画。之后1963年12月,由中国著名动画导演特伟指导的《牧笛》问世。此片的意境及深度将水墨动画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档次。1982年12月女导演唐澄用水墨画的艺术形式指导出清秀、淡雅、抒情的童话题材影片《鹿铃》。1988年拍摄完成的《山水情》,将中国水墨动画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内国际获奖无数,声名大噪。

二、水墨动画——意境之美

水墨动画是动起来的水墨画。我们要想更好的理解水墨动画的美,就要先从水墨画的美说起。中国水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中华民族艺术之最高成就之所在。所谓中国画的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山水无情,但却是滋养创作者精神生命的养料。创作者寓情于景,在自己的画作中描绘出那曾经感染、触动自己的情境或自己内心向往的境界,使观赏者仿佛置身其中,受到熏陶。

《山水情》这部动画在意境上尤为突出,被誉为近年来中国动画之最,其情境悠远,抒情诗一般的人文气质至今无人超越。该片中大幅大幅的写意山水苍劲空灵。人物写意,师徒二人游走于天气变幻,峰峦起伏的山水间作为点缀。画面无处不透着道家师法自然与世无争的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影片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对白,而是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山水,将主题寓于画面的意境之中,通过意境引导出主题,充满了含蓄的中国式审美趣味。

《牧笛》一片每幅画面都是笔墨酣畅的佳作。背景是由长安画派的重要画家方济众绘制,片中的主要场景以皴染的笔法表现出山水空濛的意境。青翠的竹林,蛮憨的老牛,白衣少年,整个画面营造出欢快的田园抒情诗一般的意境。

三、水墨动画——笔墨之美

中国动画充分运用笔墨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的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为笔墨。笔是“因”墨是“果”,当笔法与书法相结合就产生了丰富的有表现力的结果——笔墨。

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片中动物形象没有轮廓线,任由水墨笔意自由晕染,使形象显得更富意蕴,生动有趣。《牧笛》中牧童形象还是比较接近于一般动画片中造型,但是老牛造型取意于国画大师李可染的作品。“以浓墨点染老牛的鼻、嘴、唇,以力透纸背的笔法甩出牛腿,以皴笔擦出牛臀,以淡墨补染牛背等。在笔墨情趣的经营中,一个‘利满天下,物无逾者’的老牛形象跃然画面之上,意蕴生动形神兼备”。《山水情》中含蓄、苍劲的大写意笔墨,留白处或少许几笔淡墨营造水势,或利用边缘干湿变化营造出湿漉漉的云海薄雾。用皴法表现积雪质感,笔墨变化丰富。《鹿铃》用湿笔在宣纸上自然晕开的效果,表现小鹿的绒毛,效果十分可爱。

四、水墨动画——配乐之美

《牧笛》和《山水情》两部动画都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没有一句对白。这时,音乐如同语言,对整部动画起了诠释及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牧笛》中,曲作者吴应炬为中国众多动画片配过乐,他根据不同章节,用不同民族乐器表达不同意境。影片开始用了笛子、扬琴和三弦,笛声是牧童奏出的,牧童手指的动作与音乐高度合拍。扬琴用来表现水声,三弦则作为纯配乐来用,为老牛水中的戏舞配乐。有时音乐还参与了叙事,如牧童与黄莺较量一段,黄莺的鸣唱是高胡高音区演奏模拟的,牧童短笛吹出一段华彩,黄莺败下阵来。此外此片也没有排斥西洋乐器,比如牧童如梦的音乐就是用铜板琴,铜板琴先奏,再由弦乐和扬琴共同演奏了一段三拍圆舞曲,小提琴又在不觉中进入,更加活泼优美。

《山水情》以古琴曲配水墨画,这个再合适不过的搭配,使画面显得更加高雅,为本片增加了不少古韵。古琴独奏均由上海民乐团一级演员龚一完成。

五、水墨动画——动画之美

水墨动画的制作过程繁琐又耗时间,但并不是真的在宣纸上完成的。只有背景才是真正的水墨画,其它的动画部分都是原画师和动画师用铅笔等绘画工具在赛璐璐片上一层层绘制完成的,因而保持了所有水分控制的统一性。

真正造出水墨渲染效果的是摄影部门,每一张赛璐璐片都由动画摄影师分开重复拍摄,最后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效果。

制作一部水墨动画需要耗费拍四、五部普通动画的精力。我国动画人用水滴石穿的毅力创造了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创举。

水墨动画这种融合了水墨精髓和动画创新手段的艺术形式,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艺术之美,显示了在技术与条件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我国动画人的聪明智慧。这种毅力和立足本民族文化勇于创新的精神,应当带给我们盲目跟风欧美日韩动漫的现今的动画人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孙立军.世界动画艺术史,海洋出版社,2007年7月

[2]蒋勋.写给大家看的中国美术史,三联书店,2008年7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