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的游戏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作者: 王万水摘 要:低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乐中求教,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激发学习热情,增添学习乐趣,培养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游戏; 寓教于乐;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游戏能够启发心智、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于身心愉悦的状态。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一、通过游戏,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各种各样,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把游戏移植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孩子在玩中学。笔者常通过游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如在学习9加几的加法时,根据学习内容,教师设计乐“钻山洞”的游戏,让两个小朋友手拉手举过头顶搭成一个“山洞”,“山洞”上有一个数字卡片9,其余的小朋友手持1-10的数字与“山洞”上的9相加,算对一次就过“山洞”。这样通过游戏,将枯燥的计算寓于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中,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游戏交融在一起,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
二、通过游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我们可以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乐趣,激起探究的欲望。
如找朋友、夺红旗、开汽车、争上游、猜一猜等等。在学习年、月、日时,笔者就是通过这几种游戏使学生巩固了对年、月、日的认识。首先,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齐唱生日快乐歌;接着教师问学生:“老师快过生日了,想知道老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学生马上表示非常想知道老师的生日。教师这样告诉学生:“我的生日是儿童节的前三天,请你猜一猜我的生日是几月几日?”随后,学生和老师“争上游”:让一学生表述自己的生日,其他学生和老师猜是几月几日(老师让学生有个思考的时间),请学生代表说,说对了学生得分,如果有一个说错,老师得分。做这个游戏时,同学们更齐心了,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少有错。每当他们胜利时,都高兴地鼓起掌来。
三、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一旦发生错误,不马上打断,而是在游戏结束之后才予以指正。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老师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准备了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他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教师也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相应的得数,拿到算式卡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参与了进去,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四、通过游戏,激励学生互比互学
在教学中发现,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中,我经常开展“比一比,赛一赛”、“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术擂台赛”、“夺红旗”、“点将台”等学习竞赛游戏,为学生提供互相竞争的“小战场”,激励学生互比互学,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游戏“夺红旗”,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两侧贴上题卡,选两队队员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侧向顶峰挺进。其他学生当裁判,哪队答对一题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哪队先到达顶峰,哪队夺取山上的“先锋号”红旗。在游戏中,参赛队员像登山运动员那样坚忍不拔,勇往直前,“裁判员”们默默地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确判断,全体学生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经常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就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
五、通过游戏, 发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游戏,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笔者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通过游戏帮助孩子们理解进位加法的规律,进一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学“9加几”时,用小棒游戏“凑十法”教学,首先让学生们拿出9根小棒放在桌子的左边,然后拿出2根小棒摆在桌子的右边,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学生们说的各不相同。教师加以引导说“从右边拿一根放在左边,这样左边就是10根,右边有l根,一共l1根。”并告诉学生这种分法叫“凑十法”。看到9就想到9和几凑成10,最后把剩下的数加起来就是得数。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刚才摆的方法,自己用小棒摆“9+3、9+5”,这时学生很快掌握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学生通过分摆小棒的操作活动,掌握了“9加几”、“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教师顺势总结出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学生一旦掌握这句顺口溜,再学习“8加几”“7加几…6加几”等知识时,就能水到渠成,化难为易了。
游戏应难易结合,使参加游戏的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如在学习数学用“5”的乘法口诀求商时,教师设计了“小兔采蘑菇”的游戏。教师先讲一个《采蘑菇》的故事,并提出带有趣味性的问题:“今天是星期天,小白兔们一起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兔妈妈说‘今天我们采蘑菇可要多动脑筋,先要把蘑菇上面算式的得数算出来,然后将它投放到相应的篮子里,小朋友们愿意帮助我一块干吗?”这时出示一幅好几个小白兔捡着有得数的篮子及带有算式的大蘑菇。当小朋友把蘑菇采好放进篮子后,发现草地上还有一个蘑菇没有采下来,是什么原因呢?问题提出后,教师适时启发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辨析比较。原来这个蘑菇上的算式是要用“5“的乘法口诀,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这样设计就巧妙地为学习“5”的乘法口诀求商作了巧妙的铺垫。“算数”游戏开始了,学生们算得又快又对,投放得准确到位,一个个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微笑,在愉快活泼的情境中掌握了“5“的乘法口诀,学生学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