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成长

作者: 陶丽萍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本文立足于语文课堂,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阅读、写作、操作实践出发,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关键词:阅读; 写作 ; 操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80-001

社会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受到学校课程安排的限制,课堂依然是语文实践的主阵地。如何在有限的语文课堂中,给学生以无限的课堂生活,使语文教学成为一个发展人、培养人的统一体,让学生能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本文主要从课堂中的阅读、写作和操作实践出发进行探讨。

一、阅读实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途径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更是发展学生独立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首要渠道。阅读实践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阅读与欣赏

课内的阅读实践活动主要是阅读欣赏。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富有文采和意境丰富的课文或诗篇,配上优美的切合内容的音乐和图片等,创设合宜的声画结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去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执教《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我配上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斯等系列经典名曲,播放维也纳城市的街道、公园、剧院等建筑图片,展示了各个音乐家的塑像,让学生一边欣赏着美妙的音乐,一边徜徉在迷人的音乐之都。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又让学生领略了异国的美景,享受了音乐的熏陶。

课外的阅读实践活动更多的是阅读欣赏与评论相结合,有更大的自主性。通过自主阅读,对阅读材料作出一定的价值判断。比如在学完《钱学森》、《詹天佑》一类介绍科学家的文章后,让学生在课外去阅读关于科学家的故事或诗歌、小说等,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攀登进取的科学精神。

2.阅读与交流

课内阅读是我们进行阅读实践的最主要的途径,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内课外阅读课文与读物,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在通过一定方法指导后的阅读实践,是提高学生阅读实践能力的最主要的手段。比如在学习《半截蜡烛》时,首先学习伯诺德夫人与德国军官的第一次周旋,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注意抓住人物的心理来体会人物的品质,从而感受人物的语言所散发的人格力量。然后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实践,通过交流,合作学习,了解杰克、杰奎琳在母亲影响下的爱国精神以及表现出来的机智与镇定、勇敢。在课外,更是如此。比如“读报”,教师首先向学生交代一些读报的常识和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集中交流阅读的内容和体会,以检查阅读效果。

3.阅读与练习

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方法,是阅读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文中所采用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作文实践中去,以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如课文中好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作者的构思和布局等等,都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如《小镇的早晨》的总分结构,让学生先熟悉事物的特点,然后再具体地描写,把这应用到作文中,让学生仿写。如让学生练习写写《美丽的校园》,让他们抓住校园的特点,再把这些特点扩展、具体化,把自己对校园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二、写作实践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高表现形式

写作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最能体现学生自主能力的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训练,应当由“写话”到“习作”,分层次、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提高,遵循小学生写作的规律,重点解决由喜欢写到自由写到能写的逐步过渡。

1.听说与复述

听说是听教师或别人说一段故事或一个内容,然后再把它说出来的一种训练形式,它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小学低年级的写作训练是以听说为主,然后进行写话训练。一般来说,有较强说话能力的人,写作能力不会差。复述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实质上是对课文的一次再认识、再创造。

2.写作与表达

在中高年级的写作训练中,教师要从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鼓励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三、操作性实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

1.书法-传承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艺术,它富有实用性和观赏性,对于学生而言,更具有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的价值。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字形与笔顺,在课外活动中主要是训练间架结构和笔锋。通过活动小组与比赛等形式来实现学生的书法训练,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现在我们每个练习后都有“学写毛笔字”,通过书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字的书写笔顺和起笔落笔的要点,而且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了解了各大名家的所长。

2.表演-领悟

表演是学生根据已有语言文字艺术进行再加工创造的过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表演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再表演出来,如改编成课本剧、小品、相声、故事等。比如《半截蜡烛》一课我曾改编成课本剧,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表演,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另外,像《狐狸和乌鸦》《谁的本领大》《晏子使楚》等一类寓言故事,都是改编课本剧的好素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课堂这一主阵地虽小,只要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创造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形式,一样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