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作者: 吴佩丽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采用有放手段与方法,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喜欢语文课,乐意参加语文学习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学习;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88-002

传统语文教学脱离生活,“一言堂”、“满堂灌”,片面强调繁琐的练习、盲目的抄写、过多的背诵以及偏重死记硬背的考试、考试、再考试,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没兴趣、沒动力、厌学,无法发掘学生身上潜在的智力素质。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孔夫子在《论语》中说得更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教师应采用有放手段与方法,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喜欢语文课,乐意参加语文学习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注意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现略述几点,抛砖引玉。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生活交往中“亲师性”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肯花时间,下功夫学这门课,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如你偏心教育,以貌取人,如你对学生习作偶有过错,布置作业暂时未完成,因身体原因愁眉不展等就暴跳如雷,横加批评,扣上“胡思乱想”、“胡闹”的帽子,甚至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话,他们会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意学这位老师的课,与你对抗,厌学,甚至逃学。因此,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到对学生一碗水端平,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要一视同仁,爱心、关心、用心、诚心、爱护、帮助,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每一个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差异和正当合理的要求,尊重学生有新、特、奇的想法。学生有什么要求和建议,都要专心一意、眉眼齐飞的倾听,平等地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对那些比较顽皮、独立性较强、比较古怪和特殊的孩子,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宽容,耐心引导。要让民主意识、公民观念等人性光芒照亮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使你更有人格魅力,更有亲和力,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二、巧用现代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电教媒体重视演示和实验方面的仿真模拟功能,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展示文字、图片、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把许多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身临其境地品味,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教师适时讲解、点拨,可以促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如古诗教学仅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话,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理解古诗文的语言文字。发挥现代电教媒体的技术优势,将古诗词中的形、色、声、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进入诗词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就可以感受到诗情画意,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律,领悟到语言美、艺术美,构思美,心灵美,这不仅提高了古诗词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又如教小学语文雾凇这课时,制作了雾凇多媒体课件,画面、声音、文字于一体,其形状、 色彩、声音感人且生动、形象、具体,学生被冰清玉洁的奇特冰晶所感染,大自然奇妙无比,寒冷天还是那么美丽动人,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语文所固有的语言美、场景美、意境美更深的印入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在宽松、自主、愉悦的环境和氛围条件下求知,兴趣盎然,愿思、乐思、会思,有进取心,能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拓宽思路去解决问题。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改变单一灌输式接受式学习方法,提倡各种教学互动,师生、生生都可进行双边、多边活动。互动不能是形式上为互动的互动,我们选择和追求的互动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体意识的开放型互动。在互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甚至唯一职能,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批判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提问和提建议,激发学生生疑、质疑,在答、辩的互动过程中开动脑筋,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大胆思考,自主选择。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展开想象联想的空间,并不断鼓励学生超越自己。但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评优课、观摩课将现场当作一场师生互动“表演”,师生、生生配合太默契了,有的教师事先设计几个模式、套路相近的活动做铺垫,反复试教演练,学校导师组还在教材的应用上、手段的选择上、课堂的设计上找问题,出点子,学生演练得没有激情,极为厌烦。但均能获得好评,骗人骗自己,使教学评教与观摩失去应有的示范性。由于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生成性,学生有时会先知于教师,教师有时会失去“先知先觉”的角色。这时教师不能用强迫和命令的方式否定学生自主创新的见解,影响学生创新性学习和发展。教师应持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理解的态度,以宽裕的精神和虚怀若谷的长者风度,确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真心实意的赞赏和鼓励,向学生学习,勇于承认知识的不足或技术的短缺,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如教学中,教师有意写错成语或说错话,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刚才老师错在哪里?并要求学生说出对与不对的道理,可以交头接耳,极力表扬有主见的学生,鼓励说出不同意见,不能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如能这样尊重学生,听听他们的想法,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学生满意,特有劲,个性特长得到培养和发展,从而激发更多的学习灵感,释放出更多探求知识的能量。

四、实施成功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把劳动的欢乐、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给予儿童,在儿童的心里激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主动尝试成功教学。成功教学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十分必要,让他们看到有奔头,在目标激励下,积极性、创造性調动起来,人的潜在能力激发出来,使其从目标达成中获得成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学习的自豪感和自尊感。为此,教师要强化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树立“三坚信”: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愿望,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争取成功的潜能,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获得成功。为此,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基础,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最适合的个性化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主要同自己比。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要勤诱导、勤点拨、勤沟通、勤发现、勤鼓励,让其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用成功激发兴趣与自信,使他们“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学生上课认真听了,通过努力考试及格了或作业及时完成了或常到图书馆借书了,或能写日记了,或参加书香活动热心了,或能积极向班报、校刊投稿了,都应表彰激励,要善用激励性语言:“你进步多了!”“你能坚持写日记很好!”、“你领读充满激情!”等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实现“我要学、我自信、我快乐”的意识。教师还要注意提供展示成功的机会,强化成功后的愉悦感受,努力使其心理获得最大的满足。如有的学生书法很好,有的会讲故事,有的朗读充满情感,有的记成语能力强等等,想展示一下,我是密切关注尽量满足,有时班内,有时推荐到学校。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因为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既会不断产生兴趣,又会长久保持兴趣。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勉励学生,学生心理高兴,在赏识的愉悦感中振奋精神,心旷神怡,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愿学、乐学的求知求新欲望。

五、培养积极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实施新课程就应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调节、迁移、感染、动力的功能。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斯宾塞强调:教育要使人快乐,要让一切教育带有快乐。“情感”是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是不能命令的”,教师只有真情实意地引发、启动,让学生自主感受和体验,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真情实感的萌发。在教学中,我常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如愉快教育法中愉快的游戏、动态的图片、生动的故事、轻松的音乐、形象的手势、幽默的语言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还有语文课中许多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片段,也可以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情感体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情感不仅有倾向性,而且有效能性,凡是能激发-个人的实际行动的情感都是有效能的情感。实践证明,学生-旦有了对学习的情感,就会愉快地学习,可以消除紧张,抑制疲劳,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旺盛的精力,激活思维,注意力相对集中,使内心世界变得豁达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感知、记忆、想象的能力,提高教学效能。

总之,新时代的教师要勇于参与创新教育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创造出更富有活力的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策略,让学生快乐地走进语文生活吧,为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培养会读书、会习作、会学习、会审美的创新-代作贡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